火器騎兵化,主張將步兵轉化為騎兵,讓騎兵成為火器兵種。但火器騎兵化,並不能完全取代步兵火器化,大明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精銳火器步兵,以適應茂密森林、崎嶇山地、河流密佈等一切不適宜騎兵作戰的需要。

朱允炆保持著高度的清醒,對眾人說:“機動不足,騎兵來補,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除了機動不足,還有哪些問題,諸位莫要藏著掖著,保留意見,可是對所有軍士不負責。”

徐輝祖、楊榮等人凝重地點了點頭。

事關大明軍制、軍隊未來,該說的都應該說出來。

徐輝祖走出,反思道:“皇上,在與帖木兒作戰過程中,我們的軍隊過於倚重火器。一旦火器失效,供應不足,整個主力都將喪失戰力。臣懇請,軍隊火器化的同時,不可放鬆軍士的血勇之氣,絕境反擊意志的鍛鍊,軍隊不能沒有了火器,戰力銳減五成乃至八成!”

楊榮、朱棣、鐵鉉等人連連????????????????點頭,徐輝祖的這個意見是極為中肯的,京軍火器普及的速度快,許多軍士是從步兵轉入神機營操持火器的,丟了火器,他們還可以使用大刀、長矛作戰,但如果朝廷過於依賴火器,再過三十年,還有軍士會使用刀法、槍法,還有軍士能拉起弓箭,抬手即是百步穿楊嗎?

有火器,一流戰力。

沒火器,三流戰力。

這種情況是不應該也不能出現的,火器可以發展,但不能作為唯一手段。

徐輝祖的想法,是冷兵器時代的掙扎與吶喊,火器的強勢,直接衝擊著延續了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

面對火銃,手中的馬刀顯得脆弱。

面對神機炮,手中的弓箭根本無用。

冷兵器是不是要退出歷史,刀槍劍戟是不是要被拉到冶煉廠給熔了,這都是無數人等待答案的問題。

朱允炆走向一旁,摘下一柄劍。

出鞘,寒光閃!

“冷兵器是不是還有用,武將是不是還有用,兵法是不是還有用,朕可以告訴你們,冷兵器將會讓位於火器,但絕不會退出歷史,更不會消亡!偵察兵,被你們認為是京軍最強大的兵種之一,可他們的裝備裡,只有一枚手榴彈是火器,其他主戰武器都是冷兵器!”

朱允炆抬起頭,看向眾將,臉色肅然:“未來,火器為君、冷兵器為佐,君、佐不可缺一。正如眼下的火銃,沒有了火藥,它還有刺刀,就是一件冷兵器!誰說冷兵器的時代會終結,在沒有更先進,威力更強大的火器出現之前,冷兵器將會長期存在。”

“至於兵法、武將,會不會因為火器而衰落。讓朕說,絕不會!火器時代,有火器時代的兵法與作戰方式,正是需要武將智慧的時候,何來衰落與無用一說?兵法的本質是謀略,而任何作戰,都需要周祥的謀略。沒有謀略的作戰,如何凝聚軍心,如何降低傷亡,如何確保贏得勝利?”

“且不說這些,朕就問你們一句,當敵人也掌握了火器,當敵人操持著火銃,帶著神機炮來到大明的領地時,沒有武將,沒有兵法,朕拿什麼禦敵,你們拿什麼禦敵,大明拿什麼禦敵?戰爭勝負的關鍵,在於將士一心,在你們!火器不是大明的專屬,火器的秘密也不是隻有大明掌握著!”

威嚴的話語,讓眾人心頭警醒與震撼。

朱棣目光深邃,自己曾擔心過火器大規模應用會帶來武將與韜略的衰落,但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有些膚淺了。

徐輝祖釋然,朱允炆並沒有過於倚重火器,這對大明來說是一件幸事。火器發展的速度太快,普及的太快,其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不應該也不能將冷兵器的地位、作用給抹殺。

楊榮眉頭緊蹙,鐵鉉凝重不語,宣青書、徐凱等人有些不安。

譚淵走出一步,問道:“還有其他國家掌握了火器的秘密?”

朱允炆看????????????????向楊榮:“你應該知曉吧?”

楊榮重重點頭,對眾人解釋:“火藥是我們先祖發明並使用,製造出了一個個火器。但隨著蒙古帝國的西征,火器被帶入西方。西方人見識到了火器的可怕,已經學習了火藥,並逐漸掌握了火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