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重丁口,不重人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資料對不上,說明人口普查存在極大漏洞,如果將這些材料簡單匯總交給朝廷,那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恐怕依舊是一個謎團。
朱高熾在國子監學習過資料統計,也明白人口在休養生息的時候會出現明顯增長,五十萬人口的基數,十四年時間,不可能只增加三萬多人。
試想下,上海縣十一萬戶,十四年生了三萬多人,均攤下來,至少有八萬戶十幾年連一個孩子都沒出生,除非八萬戶上海縣百姓都打了光棍或都沒了生育能力,否則這個資料絕對是錯誤的。
畢竟,十幾年來上海縣沒遭遇過特大旱災、水災,建文朝之後,過重的徭役得到緩解,並沒有出現大規模人口外遷。
再說了,松江府這些年發展速度很快,上海縣距離太倉州也不算遠,是遠航貿易的重要據點,不少商人進入松江府、蘇州府購置田產、宅地,上海縣僅僅是商人帶入的落籍人口就不在少數,怎麼可能出現僅僅增加七千多戶,三萬多人的滑稽資料?
朱高熾端起茶碗,吹了一口氣:“照身帖的數量是673412份,用這個資料核算下,相對洪武二十四年,人口增長率是多少。”
曾慎等人連忙盤算,嚴光祖給出了結果:“若是以照身帖為準,相較洪武二十四年,上海縣增加人口140609人,平均每年增加萬人,人口年增長率大致是兩個點。”
邵翼點頭:“若是按今年黃冊匯總資料比對洪武二十四年資料,上海縣每年增加人口只有兩千多人,人口年增長率連零點五個點都不到。”
朱高熾眯著眼,開口道:“今年黃冊匯總資料絕對是錯的,用照身帖來統算,雖然只有兩個點,但考慮到十二歲以下孩童不發放照身帖,僅給予照身牌,這個資料可能是對得上的,推測下上海縣十二歲以下孩童有多少。”
國子監曾經做過人口統計學分析,十二歲以下孩童在人口中的佔比大致是百分之十八,按照這個標準來推測,上海縣十二歲以下人口數量是121214人,與照身帖673412份相加,合794626人。
曾慎很快厘算出來相關資料,道:“若是以照身帖加照身牌人口資料來推算,相對於洪武二十四年,人口增加了261823人,平均每年增加18701人,年均人口增長率是百分之三點七,這個資料符合國子監人口增長率在百分之三點五至百分之四之間的統算結果。”
周佑、嚴光祖與邵翼等人看著這個結果很是驚訝,朱高熾也面如寒霜。
如果以照身帖數量加推測照身牌數量為準,上海縣人口已經達到了794626人,但黃冊戶籍統算的結果卻只有565142人,足足少報了229484人!
近二十三萬人沒有被統計進去,這個結果屬實令人震驚!
嚴光祖面色凝重,低聲說:“這個漏洞實在是太大了。”
周佑也很清楚,就一個小小的上海縣,少報人口二十幾萬,哪怕是推測出點偏差,至少也少報了十五六萬人,這簡直是很難想象的事,一旦被皇上知道,不曉得會牽連多少人,上海縣要倒黴,松江府要倒黴,參與核查人口的御史、國子監監生,都要倒黴!
事太大了。
朱高熾也明白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地方瞞報了人口,將意味著貪腐的存在。
朝廷徵稅,只按照黃冊中的人丁田畝上賦稅,而那些沒有在黃冊之中的人口,朝廷是一文錢賦稅都收不上來。
朝廷收不上來,不意味著地方收不上來,二十幾萬人口中除去孩童部分,還有十萬人口沒有上報,十萬人摺合兩萬戶,哪怕是一戶一兩錢鈔,那就是驚人的兩萬錢鈔。
“換一縣核算!”
朱高熾並沒有立即拿著這些問題去找夏元吉,而是選擇繼續盤查。
曾慎、周佑等人繼續翻找黃冊,調查了松江府華亭、南橋、柘林三縣,又調查了蘇州府同裡、平望、千墩等縣,所有縣的資料都與照身帖發放數量對不上,只不過測算下來,資料都沒有上海縣人口缺額如此誇張,多數只有一萬乃至幾千的差額,資料雖有錯但不離譜。
朱高熾看著一個個資料,嚴肅地說:“看其他縣資料,總也是對不上的,至少說明黃冊或照身帖資料有一個是錯誤的。照身帖的發放與核准,由地方衙門製作,稽查司負責監督與發放,黃冊資料由地方衙門直接負責……”
曾慎等人默不作聲,資料不會撒謊,但人卻可以偽造資料。
朱高熾拿著一疊資料,起身道:“你們繼續查驗其他縣府,我去找夏尚書。”
夏元吉正在核準去年地方布政使司財政,聽朱高熾求見,便安排人請入。
面對燕王世子,夏元吉並沒有表現出低人一等的卑微,反而是平和地看著走路不太方便的朱高熾,安排落座後,開口問:“看來你在戶部司找到了問題。”
朱高熾愣了下,沒想到夏元吉竟然知曉自己的來意,起身遞上一份資料圖表,嚴肅地說:“上海縣人口統算對不上,其他縣資料也對不上,這不利於人口普查。”
夏元吉低頭掃了一眼,便點了點頭:“是啊,這些資料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