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摸不準朱允炆的心思,讓皇室宗親的人進入朝廷為官,這其中的弊害大於利處,一旦這些人憑藉著特殊身份結黨,各成一派,操持朝政,那誰能與之抗衡?

不要答應!

胡濙默默祈禱,希望朱允熥、朱高熾、朱濟熺三人顧忌下身份與臉面,拒絕朱允炆的“好意”。

朱高熾掙扎良久,終抬起頭,堅定地看著朱允炆:“我需要幹實事,需要實職,不要虛職,若皇上恩准,我願意入朝為官,無論官職大小,皆可。”

朱允熥、朱濟熺驚訝地看著朱高熾,朱濟熺更是連連使眼色,讓朱高熾好好思量,我們是什麼身份,怎麼能進入朝廷當官呢!

朱高熾推開了朱允熥拉扯衣袖的手,忽視了朱濟熺的目光,篤定地看著朱允炆。

當官,對皇室宗親來說並不算什麼丟人的事。

梅殷、李堅,他們也是皇室宗親,一樣在五軍都督府中辦事。

藩王又如何,現在的藩王已經不是太祖朝時期的藩王,沒有了實權,要麼經商,要麼開礦,要麼就是一個太平王爺,吃喝嫖賭,吹拉彈唱,日復一日又有什麼意義?

為朝廷辦事,為君主分憂,展現出自己的能力,讓才能有用武之地,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自己是胖,但不是豬。

腦子裡不是飼料,而是韜略。

朱高熾很清楚,隨著外敵削弱,火器革新,能威脅大明的敵人已經越來越少,內治將是朝廷的重中之重。而參與到內治的最好辦法,就是入朝為官,而不是掛在五軍都督府裡面,當一武將。

行軍打仗,不是自己的特長。

再說了,就這有些殘疾的身體,根本就不適合打仗,文治才是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事。

當個官,處理政務,看著紛亂的事情被解決,就如同理順了一團亂麻,讓一切重新回到秩序之中,不是挺好?

面子是自己的,只要心堅韌,不卑不亢,做事正派,對得起良知,就丟不了臉!

朱允炆看著堅定的朱高熾,笑著點了點頭:“好,很好。六部、大理寺、都察院、鴻臚寺,你想去哪裡,挑吧。”

“挑?”

朱高熾驚訝不已,這當官,還能挑的啊。

朱允熥、朱濟熺對視著,即有些心動,又有些猶豫,看著朱高熾,等待著他的回答。

朱高熾沉思。

都察院,是罵人找茬為主的,自己這個口才也不合適。大理寺、鴻臚寺也不需要考慮,六部之中,主管禮儀的禮部,自己是去不了的,主管刑罰的刑部,也不合適,兵部倒是不錯,可惜自己在國子監並沒有進入兵學院,去那裡估計是辦不成事的,自己的身體也不適合當包工頭,工部不能考慮,就剩下了吏部和戶部。

吏部,主管人事升遷、考核,權力很大。但問題是,自己進入吏部能幹嘛,考核別人,成就自己?

算了吧,這裡雖然門道很多,油水很多,但不適合自己,真正適合自己的,還是民生,真正影響大明根基的,也是民生,那是戶部。

戶部的職責範圍很廣,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徵等會計統計,細分下來,事務繁多。

移民墾荒、安置流民是戶部的事,魚鱗圖冊、抑制兼併,是戶部的事,調劑餘缺,收支平衡,是戶部的事,撫卹救濟,積欠蠲免,徵收稅款,發放俸祿,也是戶部的事。

朱高熾在國子監進修,主修數學院,對數字、算數與資料分析有著很深的見地,於是對朱允炆說:“我想要進入戶部,調查人口、土地增減,推動戶籍製革新,更好掌握國之實情。”

朱允炆看著朱高熾,他是一個很理性、很清醒的人,他並沒有追求過大的權勢,進入權力最大的吏部或關係軍事的兵部,而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戶部。

不貪,求實。

這就是朱高熾。

朱允炆答應下來:“沒問題,你現在就是戶部戶部司主事,明日可以去找吏部、戶部報到。至於你什麼時候願意辦事,負責哪一塊,調閱京師戶部文書還是去地方,都由你。”

朱高熾沒想到朱允炆如此乾脆,不僅答應了自己,還給了極大的辦事權。

朱允炆略一沉思,繼續說:“戶部人手有限,夏元吉能支你的人並不多,你可以在國子監選擇十人隨你一起辦事,享七品待遇。”

朱高熾有些興奮,如此一來,自己完全可以帶人做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深入瞭解大明百姓民生,為朝廷施策提供更好的依據。

“如此,臣謝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