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微微點頭:“但說無妨。”

道源放心下來,娓娓道來:“烏斯藏升盛行喇嘛教,其教派紛雜,有紅教——噶當派,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黑教——盆布派等。元朝時期,忽必烈冊封花教活佛八思八為大寶法王,為元廷統領烏斯藏之地,花教成為藏傳佛教正宗。”

“然隨著元朝衰亡,花教正宗地位逐漸動搖,其他教派趁勢崛起。其中花教尚師昆澤思巴,白教尚師哈立麻,皆對烏斯藏影響頗大。但相對於花教、白教而言,出現二十年的黃教更值得注意。”

解縉止不住問道:“黃教時間如此之短,緣何需要注意?”

道源面色凝重:“解閣有所不知,黃教尚師宗喀巴並非尋常之人,傳聞此人佛法精深,自創黃教——格魯派,著作有《波羅蜜多註釋·善說金鬘》、《菩提道次第廣論》,儼然是喇嘛教中的高人,其二十年已收穫不少信徒,若再給他二十年,定會讓黃教成為藏傳佛教中的主流。”

鬱新皺眉:“如此話是否說得太滿了一些?”

道源心頭一驚,連忙對朱允炆說:“這只是老僧一家之言。”

朱允炆眯著眼,輕輕喃語:“黃教,宗喀巴?”

楊士奇好奇地問:“皇上知曉此人?”

朱允炆搖了搖頭,但心中已是感嘆,這宗喀巴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作為黃教的創始人,他在藏傳佛教中的名氣可是巨大的,而他的弟子裡面,更有兩個極是有名,一個弟子被稱之為一世達賴,還有個弟子被稱之為一世班禪……

道源說的沒錯,雖說黃教此時還不是氣候,但其未來卻是藏傳佛教的主流。

“眼下烏斯藏哪個勢力最大?”

朱允炆詢問。

道源思索一番,認真地說:“論勢力,當屬白教領袖札巴堅贊。”

鬱新詢問:“方才你說白教尚師是哈立麻,為何又說勢力最大的是帕木竹巴?”

道源笑了笑,盤動佛珠:“那札巴堅贊是帕竹地方政權的領袖,哈立麻則是白教中的精神領袖。”

鬱新、解縉等人連連點頭。

白教是噶舉派,但其全稱是帕竹噶舉派。早在洪武五年時,太祖朱元璋就曾封當時的帕竹派首領釋迦堅贊灌頂國師名號。只不過現在釋迦堅贊已經故去,其首領成了札巴堅贊。

朱允炆揉了揉眉心,烏斯藏教派林立,即有地方政權,又有佛教統治,可謂是雜亂無章,而在紅、白、黑、黃等教之外,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教派,各自影響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直接發兵進駐烏斯藏,強化中央政權是不理智也不合適的,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死命的封賞,別管你們是什麼教派,別管你們是大的還是小的,只要來大明,就給封,給印,給衣服,給名頭。

朱允炆清楚,頑固的藏傳佛教很難融入中原文化,讓當地百姓不信教也是不太現實的,想要強化朝廷對烏斯藏的控制,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烏斯藏保持疲弱,各自一方,等到合適的時候,大明軍士再進駐。

“烏斯藏為大明領地,雖只是羈縻之策,畢竟臣屬朝廷,不可不重視。聽聞哈立麻精通道術,善於幻化,不妨派人邀請哈立麻入朝朝覲吧,另外,邀請札巴堅贊也來一趟。”

朱允炆決定樹立兩個典型,吸引烏斯藏其他教派主動來朝。

道源聽聞,連忙說:“既是去烏斯藏,又是邀請白教尚師,皇上可否恩准智光隨同前往,智光精通藏語,對佛教經書研究頗深,想來可以與白教交流一二,拉進關係。”

朱允炆看向智光僧人。

智光請求:“還請皇上恩准。”

朱允炆微微點頭:“既是如此,那朕就準了。另外著令司禮監候顯、行人司趙博,前往烏斯藏迎請哈立麻、札巴堅贊入朝。”

候顯,生於元末,出身西番十八族(藏族人),在藍玉征討洮州時淪為俘虜,閹割成為宮廷宦官。這些年來在司禮監辦事穩重,足以擔此重任,最重要的是,此人在歷史上確實為漢藏和平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