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大軍班師(第2/2頁)
章節報錯
恢復平靜與安穩的西域,逐漸在春來時恢復了生機,加之朝廷確定了「重開絲綢之路,減稅大西北」的戰略,西域成為了商稅低窪之地,只要攜帶著一定的糧食進入西域,商人就可以享受減免一定稅的優惠。
這對於無數商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朝廷對西域的糧食等後勤供應,逐漸從民力為主,轉移為駱駝為主、商隊為主、民力為輔的階段。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明準備班師的時候,亦力把裡城突然傳回訊息,哈里依照約定,送來了二十萬兩黃金,三百萬兩白銀,還有一堆牛羊馬貨物。
豐盛的收穫,成為了大軍班師最好的禮物。
朱棣召集徐輝祖、楊榮、劉儁、徐凱、瞿能、袁嶽、周大志等人,商議西域局勢。
劉儁一針見血,指出:「哈里提前一個月送來賠償,至少可以說明兩點。其一,經過四個月的時間,哈里已經初步控制了帖木兒帝國的局勢,坐穩了蘇丹之位。其二,哈里畏懼大明,希望遵守約定,放棄大明對撒馬爾罕的威脅。」
楊榮等人連連點頭,劉儁的分析是對的,哈里的所作所為,說明了他即掌握了權勢,又膽戰心驚。
朱棣認可劉儁的話,轉而問:「如此說來,帖木兒帝國對西域的威脅已經不存在了,是嗎?」
劉儁認真地說:「不敢說不存在,但至少在哈里時期,應該是相對穩定的。即便是帖木兒帝國分崩離析,陷入內戰,他們也必無暇東顧。據此來推斷,帖木兒帝國對西域的威脅已經很低,至少五年內無憂。」
朱棣看向楊榮。
楊榮走出來,附和劉儁:「劉侍郎所言極是,眼下西域的外部威脅三個,帖木兒帝國可以不作考量,而瓦剌又與朝廷簽署了和平盟約,在馬哈木等人掌控瓦剌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太可能直接威脅西域。唯一的威脅是金帳汗國,只不過其內部陷入混亂,頗有分裂跡象,加之其勢力範圍並不會伸過阿拉山口,對西域的威脅依舊有限。」
朱棣看向一旁掛著的輿圖,眼下西域的局勢已是明朗,雖說北面、西北與西南都有敵人,但足夠威脅西域安寧的,並沒有一個。
西域外無強敵,內無憂患,迎來和平已成定局。
朱棣再一次強調:「西域能不能長治久安,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贏得這裡的人心。朝廷官吏尚未派駐,衛所治理需要承壓一段時日。然衛所治理,絕不可欺民。在大軍班師之後,由劉儁、瞿能、袁嶽、劉啟夏、周大志等人,統籌衛所與地方治理,一切應以維穩為主。」
劉儁、瞿能等人領命。
班師回朝,總不能所有人一口氣都回去,必須有人留守地方。
劉儁身為兵部侍郎,又是未來西域布政使司的官員,他留在這裡是最合適不過。
瞿能是洪武
老將,由他暫是接替宋晟,暫領都司也是妥當的,雖說袁嶽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但他畢竟缺乏都司管理經驗。
周大志穩重,又善神機營指揮作戰,將他留在西域,管理與控制一批火器軍隊,對控制西域,威懾與戡亂地方很有幫助。
朱棣將大軍分散開來駐防,因為兵力緊張,後勤供應存在問題,有些地方雖然設了衛,但只進駐了三千軍士,並非滿編制進駐。
即便如此,對維護目前西域的局勢已是足夠。
二月二十日,哈里的金銀等物送至委魯母,完成登記造冊。
二月二十三日,朱棣下令所有回京的八萬將士集結於委魯母英烈廣場,並以三十八響(開國年數)神機炮的炮聲,告別沉睡在英烈廣場之下的宋晟、唐雲等萬餘將士。
大軍班師,浩浩蕩蕩。
五日後,朱棣率兵抵達哈密,因哈密王脫脫迎接來遲,大發雷霆,親自帶兵殺入哈密王宮,砍殺脫脫及其王族數十人。
安全域性、偵察兵、楊榮等人的奏報接連傳出,都在傳達一個訊號:朱棣跋扈。
跋扈的朱棣殺掉了哈密王脫脫,哈密衛的馬哈麻火者、哈剌哈納、辜思誠等人卻沒有任何阻攔,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說。
三月十二日,大軍行軍至肅州,朱棣又以守將張廠私通瓦剌為由,不顧眾人阻攔,將張廠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