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掃盲年:識寫退稅(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月十六日,朝廷開印。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看著一旁屏風上掛著的巨大輿圖,眼神中透著雄心勃勃。
這是自己執政的第七個年頭。
朝廷運作已步入正軌,雖然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已經不再是方向的問題,而是道路本身的坎坷與曲折。
革新一步步走到深水區,潛在的問題也將更多的暴露出來。這世上沒有萬年不變的成法,只有隨時隨地改變的現實,自己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值得讓人注意的還是商人,隨著幾年的瘋狂發展,在京師、蘇州、杭州等地,已經出現了專門的僱傭場所,這種人才市場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商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正在激增,同時也意味著資本主義已經開始嘗試掀開土壤,準備萌芽。
如何在封建社會發展資本經濟又不衝擊君主統治,是朱允炆必須考慮的問題,雖說現在資本力量不堪一擊,掐死只是一念之間,可它畢竟是資本。
資本它不是一個靜雅的姑娘,而是一個張著血盆大口,帶著血腥味的龐然大物,它是可怕的,但它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強大的力量,無論是物質配置,資源流動,還是商品生產、各色交易,都需要資本來推動、完成。
歷史發展證明,純碎的市場經濟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計劃經濟也是不可行的,現在所能採取的舉措,只能是加強朝廷對商人的管理與控制,從制度、規章、行業標準上來加以約束。
朱允炆不知道大明商業會發展到哪一步,眼下所能做的,只能是約束、引導,並加強民間的思想教育,讓忠君愛國、精忠報國成為主流思想。
官場治理六年,出現了不少大案,不少貪官被處理,總體上來說,政治上相對清明,地方上相對穩定……
就在朱允炆回憶六年來的執政之路時,劉長閣匆匆求見。
「朝廷的文書都沒送上來,你倒先跑了過來,說吧,有什麼事。」
朱允炆被人打擾了思緒,有些不樂。
劉長閣並不擔心,反而是帶著幾分欣喜說:「皇上,工程機械院在龍江船廠發來了文書,邀請皇上親至船廠。」
朱允炆眼神一亮,連忙起身接過文書,見上面有公輸巧、陶增光、趙源、萬海平四個人的簽字,激動地說:「他們成功了?」
劉長閣也止不住興奮,答道:「具體如何他們並沒有說,現在送來文書,想必是有了大的進展。」
朱允炆重重點頭,放下文書,傳令擺駕龍江船廠。
龍江船廠。
公輸巧、陶增光、萬海
平等人迎候朱允炆,見車架來了,紛紛上前行禮。
朱允炆擺了擺手:「這些都免了吧,這個時間請朕過來,可是成了?」
公輸巧呵呵地摸著鬍鬚,陶增光看向萬海平,萬海平作為龍江船廠的負責人,又是此番專案的主負責人。
萬海平凝重地對朱允炆說:「皇上,經過半年多的研究,在國子監、二炮局、兵仗局、科技局的全力支援與配合下,蒸汽機三次簡化與最佳化,燃燒效率得到提升,現如今終於搬至船上,實現了蒸汽機動力行船!請皇上檢閱!」
朱允炆緊握著雙手,止不住激動:「走!」
船塢直接連線長江,一艘大福船安穩地停靠在岸邊,從外面看不出與其他大福船有什麼區別,但從內部看,卻有著天壤之別。
龍江船廠並沒有直接使用鋼鐵船作為蒸汽驅動的物件,原因是鐵船製造困難,除錯起來太過麻煩,索性暫時以木質船為實驗平臺,先行摸索與試驗。
為了解決船隻耐熱問題,只部分改造了鋼鐵結構。
朱允炆想要登船,卻被萬海平等人給攔住了。
公輸巧解釋道:「皇上,蒸汽機驅動船隻已經解決,但在控制船隻的行進速度上還有些問題,還是在岸邊觀看為上……」
朱允炆搖頭拒絕:「蒸汽驅動船隻,這是改變歷史的大事件,朕豈能遠觀?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