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軍士心被觸動,紛紛走出,為薛夏求情。

朱棣推開徐輝祖、宋晟等人,厲聲對薛夏問道:「說,他都已經投降,要求見我們天子,你為什麼還要殺他?!」

薛夏向前走了一步,握著拳頭,聲若洪鐘:「因為帖木兒東征,我們死傷了多少將士?!大明多少百姓冒著酷暑、嚴寒送糧送物,死在路上?!若留他性命送至京師,是想讓他成為第二個頡利,在天子面前跳舞,然後多活個四年?!」

「將士們戰死了,他憑什麼還要活著?無數英魂凝聚於此,我帶活著的帖木兒回來如何面對死去的將士?我知殺他不妥,但我薛夏寧願揹負一世罵名,萬人唾棄,也要讓帖木兒血債血償!」

浩然正氣,席捲長空!

無數人聽到了這震撼人心的話,一個個都被感動。

三千營軍士下馬:「請大將軍饒恕薛同知!」

神機營落下火銃:「請大將軍饒恕薛同知!」

五軍營敲打戰甲:「請大將軍饒恕薛同知!」

為了死去的將士,為了英魂安息,最好的禮物就是帖木兒的人頭,而不是活著帖木兒。

朱棣收回了劍,面對無數將士求情,威嚴地喊道:「帖木兒逃遁,為安全域性指揮同知薛夏射殺,身死而斬其首!」

「謝大將軍!」

徐輝祖、宋晟、楊榮等眾人鬆了一口氣,只能瞞報一些真相了,當然,這裡的瞞報,是面向朝廷官員的,朱允炆該知道還是會知道。

朱棣召集主要將領,安排追擊事宜:「帖木兒雖然授首,但***卻逃了出去,哈里此時應該還在亦力把裡城,我們沒有時間休整,必須派人連夜追擊,奪下孛羅城、亦力把裡城,尤其是亦力把裡城,這裡有帖木兒的大量輜重,對我們控制西域極是重要,不容有失!」

袁嶽請令:「我願帶騎兵晝夜兼程,奪下兩城!」

朱棣凝重地點了點頭:「袁嶽為主,劉啟夏、瞿陶為副,一萬騎兵、雙騎,帶好物資,務必保住這兩地的輜重,索靖,讓熟悉亦力把裡城的沈宸、張牧等人隨同前往,傳令阿拉山口的毛整、蔡熊英、陳茂等人,配合攻取孛羅、亦力把裡城。」

「領命!」

袁嶽、劉啟

夏等人紛紛去準備。

朱棣看向徐輝祖與宋晟:「打掃戰場,救治傷員、傷馬,將俘虜、俘獲戰馬、武器、器具、物資,紛紛造冊,統算清楚,不得有誤。」

「領命。」

徐輝祖、宋晟去安排。

朱棣看向郭三省、伊瑪目、馬哈麻火者等人:「帖木兒主力被全殲,天山南北的戰事即將結束,然西域重建,招撫流民,安頓百姓,尤為重要。眼下入冬,天寒地凍,讓百姓入城,服從大明管理,是為重中之重。」

「伊瑪目,我會給皇上請旨,由你負責西域的教眾管理,但你需要明白一點,西域是大明的,你們也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可以允許你們自由信教,自由傳教,但絕不會允許你們打著傳教的名義反對朝廷,對抗朝廷。我不希望第二次帶大軍來這裡。」

伊瑪目凝重地對朱棣保證:「無論是***,還是先知,他們都渴望和平與友善,只要大明允許我們信教,尊重我們的習俗,那我們就是最忠誠、順從的子民。」

朱棣笑了:「放心吧,大明能容得下佛門,自然也能容得下伊斯蘭教。安民與招撫,你們多多費心,若有什麼需要,大可開口。」

郭三省、伊瑪目等人連連答應。

朱棣看向馬哈麻火者等人:「你們為朝廷立下戰功,該有的賞賜,自不會少。只希望你們能忠誠朝廷,聽從朝廷的命令,日後唯朝廷為尊。」

馬哈麻火者、哈剌哈納等人清楚朱棣的意思,他是讓這些人不要再聽從哈密王脫脫的指揮,而是直接歸屬大明調遣。

帖木兒十幾萬大軍被打敗了,大明的火器更是給了馬哈麻火者、哈剌哈納等人靈魂上的震撼,如今的大明已強大到無可戰勝的地步,不臣服他們,還能臣服誰去?

哈密王脫脫本身就是個傀儡,哈密、吐魯番、委魯母,包括整個亦力把裡國,都將為大明所控制!若此時不臣服大明,朱棣必然會不介意大開殺戒!

「我等願聽從朝廷差遣!」

馬哈麻火者等人肅然應道。

大勢如此,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想死的,只能聽話。

劉儁、徐膺緒、薛夏,分別代表兵部、五軍都督府、安全域性,帶著一批人晝夜核對戰損,戰功,俘獲。

因為火器、弓弩在戰場上廣泛應用,想要找準是誰丟的火藥彈幹掉了幾個人,說清楚誰射的箭殺掉了某某某,實在是不太現實,加上騎兵作戰不可能幹掉一個人,下馬撿個人頭再上馬繼續作戰,軍功的統計成為了一個巨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