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綏很感恩在國子監的日子,那裡有著神奇而新穎的學問,讓人受益終身。

李芳遠無語:“自然是造船!”

王綏繼續問:“再問大王,倭國與陳祖義勾結在一起,出動兵力達千人之眾,掠奪陽江船匠,是為了給誰造船?是居無定所,只能在海上漂泊的南洋海賊,還是島木森森的倭國?是那已經被大明水師打殘了的陳祖義,還是主宰倭國的足利義滿?”

李芳遠心頭一驚,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倭國!”

王綏三問:“倭國國小土狹,搶掠船匠造船,是為了河湖泛舟,縱情享受,海濱打漁,填補腹中,還是為了製造海船,遠航海外,大肆擴張?”

李芳遠驚呆了。

是啊,倭國搶船匠是幹嘛用的?

打造河船?

這也不需要大明船匠啊,就倭國那點地方,隨便找一根木頭,或者狗刨也過去了,沒必要冒著被大明報復的風險。

打造小海船?

倭國不是有小竹板板嗎?何況小型的海船,他們還是可以造出來的,在海邊捕魚不成問題。

莫不是真如王綏所言,是想要打造大型海船?

王綏沒有再說話,該說的都說了,需要給他們自己留點發揮的空間。

船匠、倭國、海船,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訊號:倭國想要打造能夠遠航的水師船隊。

至於倭國遠航的目的地是哪裡,相信李芳遠是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李芳遠臉色有些蒼白,終於明白了王綏的擔憂,也明白了他說十年朝鮮亡國的來由。

倭國,他們的野心終於還是要膨脹了嗎?

李芳遠咬牙切齒!

倭國第一次入侵朝鮮是在七百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當時日本扶持百濟,直接派出軍隊與藩屬大明的新羅作戰,並最終在唐朝軍隊之下慘敗退出!

七百多年!

李芳遠曾也想過,倭國將永遠不會再進犯朝鮮。可在六年前,這個想法出現了改變。

當時,倭國大內義弘還沒有與足利義滿最後決戰,是周防、長門、石見、豐前、和泉、紀伊六國守護,掌管貿易港口堺市,控制著瀨戶內海的東西航路。

大內義弘聲稱自己是百濟王族的後裔,要求李成桂將朝鮮境內原本屬於百濟國的地盤讓出來,否則將會派遣軍隊,拿走屬於自己的地盤。

後來大內義弘與足利義滿決戰,死在了堺市。

足利義滿是一個比大內氏更可怕的敵人,他不是一個守著一畝三分地就能過日子的君主,而是在持續對外擴張,直至完全控制整個倭國。作為一代強者,他會甘心就此收手嗎?

李芳遠拿不準,也猜不透足利義滿的想法。

假如,足利義滿當真是為了北征朝鮮而在做準備,那十年之後,說不定真到了朝鮮存亡的時候了!

李芳遠看著王綏,目光中透著凝重的擔憂:“如此說來,你們是在幫助我們?”

王綏淡然的點了點頭:“若不是建文皇帝重視朝鮮,不想讓你們遭遇刀兵之禍,也不想你們日夜難寐,早就在文書中說明了。我們急匆匆來找你們商談明、朝聯合對倭作戰,而你們卻把阿木河的事作藉口推辭,等他日倭國大舉進攻時,我朝是不是可以拿此當藉口,選擇袖手旁觀?”

李芳遠感覺喉結很乾,不由地嚥下口水:“來人,賜座,賜宴!”

張泌看著熱情起來的李芳遠,還有些沒轉過來彎,王綏說了幾句話,咋就讓李芳遠態度大變?國子監的監生現在都如此厲害了嗎?從不起眼的兩個字,竟然牽到了戰略高度,國家存亡的高度?

這王綏,該不會是個大忽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