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礦場,礦工(三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夏元吉鬆了一口氣,國家債券的發行並沒有預想中的困難,相反,很順利地售賣出去,不出七日,戶部已全額收到了一百萬兩國債錢鈔。
朱允炆多年經營的人心,大明政治與經濟的穩定,讓百姓、商人包括一襲士紳,都相信朝廷的信譽,相信皇室的信譽。
一些官員看到了生財之道,希望戶部可以再售賣一百萬兩國債,被朱允炆與夏元吉斷然拒絕。
夏元吉不希望朝廷負債前行,導致未來壓力過大。朱允炆更不允許朝廷濫發國債,為了約束國債發行,設定了一系列的條件,如戶部不准許,不發行國債,錢莊預期收益不能託底,不發行國債,連續三年朝廷財政不增長三個點以上,不發行國債等……
皇室信譽是金貴的,一旦失信,無法按期償還國債,不僅會引發社會矛盾,甚至會導致貨幣失信,百姓對寶鈔不信任,交易方式將重回銀銅時代,而大明有限的銀銅根本不足以支撐起大經濟面,崩潰是遲早的事。
所以,在任何時候,皇室與朝廷的信譽必須得到保證。
戶部有了充足的資金,鳳陽水利大建設很快就轉入執行階段,無數有經驗的打井匠人奔赴鳳陽,尋找水脈與打井之地,衛所軍士、百姓、官府衙役宿住田野、鄉間,國子監派遣了一批監生進入鳳陽府,學習河流、溝渠、水利規劃、設計與施工。
鳳陽百姓第一次看到了解決旱澇的希望,百姓中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除了老弱與孩子,青壯、中年人,婦人,都投入到了挖井、修渠之中,熱火朝天的景象,從最西面的沈丘鎮到最東面的洪澤湖,從最南面的開順鎮,到最北面鄰近黃河的雙溝,數十萬人力忙碌開來。
為了挖井慢的問題,匠人將混凝土引入到水井內襯之中,專門製備了粗大的圓形混凝土內襯,取代了木架與磚石內襯,這讓挖井進度得到了提升。
每當一口井出水時,當地的百姓無不歡呼感動,無不感謝朝廷與建文皇帝。
甘甜的井水,整齊的溝渠,修繕的河塘,鳳陽府正在經歷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生活變遷,村莊再無飲用井水,跑幾里路挑用河湖水已成為過去,轉而是無數規格不一的井不斷出現,人們可以透過這些井來灌溉莊稼,再不會一有旱災就顆粒無收!
就在鳳陽水利大建設進行時,朱允炆人已經不在京師。
句容。
一輛馬車沿著筆直的混凝土道路行進著,馬蹄踩踏在道路上,發出了清亮的聲音。
馬車裡,朱允炆與楊士奇、鐵鉉皆是便服,如尋常商人,外面的馬伕湯不平小廝裝束,目光時不時會掃向道路兩旁的矮山。
“爺,要走小路了。”
湯不平對馬車裡說了聲,得到應允之後,牽著馬走向了右側的鄉間小道,這一條路,通往句容大卓,那裡有著一座大型石灰石礦,安全域性發現的問題,多集中在這附近的礦場。
馬車有些顛簸,道路並不好走。
搖搖晃晃行進了五里左右,眼前是一處狹長的山道,兩側地勢頗高,樹木蔥翠。
湯不平勒住馬,馬車停了下來。
“怎麼不走了?”
鐵鉉掀開簾子問道。
湯不平凝眸盯著山道兩側的樹林,看了看樹林高處盤旋而不落的飛鳥,說:“樹林裡藏了一些人,注意安全。”
鐵鉉連忙躲回了馬車裡,朱允炆雙目中透著寒光,一言不發。
馬車繼續行進,剛到山道口,前面就走出兩個粗狂的大漢,樹林兩側也冒出來十幾號人,圍住了馬車。
湯不平冷眼看著。
王權、陳沖對視了一眼,各自握著手中閃亮的刀,向前走了兩步。
陳沖厲聲喊道:“我們是礦場護衛隊的,你們是誰,為何從此路過?”
湯不平瞥了一眼兩側的人,一個個凶神惡煞,還形成包圍之勢,這可不像是護衛隊應該用的陣型,張口回道:“我們是淳化鎮人氏,打這裡路過,想去鎮江呂城鎮,還請幾位讓個路,行個方便。”
“哦,淳化鎮啊,馬車裡都是什麼人?可否出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