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出路是商路,不是官路。

常百業陷入思索之中,內心有著強烈的掙扎與抗拒。

沒錯,商人雖然只能走商路,但不能沒有官路的朋友,不能沒有官路的人支援。

洪武時,朝廷揮手之間,無數江南富紳死無葬身之地,一個案件牽連下來,無數中產之家家破人亡!這樣的歷史不能忘記,這樣的教訓不能忘記!

商人需要有自己的力量,有自己的政治黨派來保護!

我一定是對的!

常百業相信自己的判斷,也相信自己選擇的路。

周忱見常百業不說話,便繼續開口:“作為商人,卻一心想贏得朝廷的重視,依我看,這種做派與行為近乎白痴。”

“呃?”

常百業臉黑了,這不是指著自己的鼻子罵嗎?

不贏得朝廷的重視,誰給商人地位?

一直被世人說成末流,有錢但沒臉面,這也不行啊。窮百姓都嫌棄商人,時不時罵罵咧咧,時不時摁著自己兒子的腦袋教訓:長大了千萬不要學他們當商人啊,咱丟不起那個人。

商人地位的爬升,只能是朝廷自上而下的調整,這也有錯嗎?

周忱不以為然,道:“常公子,商人最應該做的,不是贏得朝廷的重視,而是贏得百姓的重視,百姓重視了,朝廷自然重視,百姓改觀了,朝廷自然改觀。須知,未來的朝廷官員,可大部分來自百姓之中。”

常百業搖頭:“百姓鄙夷商人,這是千百年固有的認識,想讓他們改觀,太難!”

周忱感慨一聲:“哎,人要有遠大的目光,只盯著眼前,能有什麼未來。真正做大事的人,都可以剋制與約束自己的當下,而不是放縱當下。你若是知道中華書局去年售賣出去多少圖書,若是知道現在大明有多少社學,多少縣學,你就會知道,許多百姓正在轉向士人,商人若不把握住這一次機會,贏得百姓的好感,那就會失去未來士人的好感……”

常百業看著侃侃而談的周忱,有些摸不清楚他到底想要說什麼。

周忱話鋒一轉,拍了拍腰間的木匣:“如何贏得百姓的好感?自然是為百姓分憂解難,為百姓出錢出力啊。現在就有一個大好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若不懂得珍惜,他日定會追悔莫及。不要你一百萬兩,不要你五十萬兩,只需十萬兩,一份國債,支援鳳陽百姓興建水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晉商入鄉美名揚啊……”

半個時辰後,皇室中央錢莊的梁成同親自給常百業辦理了手續,高度讚揚了常家為鳳陽百姓的一片赤子之心,並差人打造了一個善人門匾送了去。

侯淺淺看到這十張珍貴的國債時,幾乎要抑鬱了,自己一向聰明的夫君,似乎被姓周的給忽悠暈了……

常百業笑呵呵地對不高興的侯淺淺說:“放心吧,十萬兩買幾世名聲,值,何況這十萬兩隻不過暫存錢莊,過五年還能賺一筆。”

侯淺淺白了一眼常百業,埋怨著:“朝廷只憑藉著一堆破紙張就拿走了咱家十萬錢鈔,到時候功勞依舊是朝廷的,可與我們常家、晉商無關。”

常百業呵呵笑了笑,從袖子裡拿出了一份文書,遞給侯淺淺,轉身便去看兒子。侯淺淺開啟一看,頓時笑了起來,果然不愧是他,竟然會想到如此法子……

因為是第一筆國債大單,皇室中央錢莊梁成同與戶部官員商議之後,決定造勢,給予其一定好處,比如鳳陽府未來修建的水井中,十分之一的井可以打上晉商標記。

這種廣告,可是比多少宣傳都管用。

常百業推著搖籃,思索著周忱的話,他說得沒錯,隨著大教育戰略的推動,大明將迎來一個史無前例的文化普及,越來越多的百姓不再是純文盲,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他們既出身百姓,又面朝仕途,商人不應該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迎合朝廷上,而是應該調整重點,轉而迎合這一批人,讓他們瞭解商業,明白商業的重要性,繼而徐徐改變固有的觀點。

直接將目標放在朝廷上是行不通的,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迂迴,大迂迴。

商人逐利,不意味著商人都是不擇手段,狼狽為奸,商人同樣需要名聲,需要名望,需要努力去贏得百姓的認可。

商業的未來之路,就在於商業本身,將晉商做大做強,再創輝煌,讓晉商成為百姓離不開的商人,到時候,朝廷不重視晉商,不給晉商地位,也由不得他們!

現在起,晉商不要當豬,也不當狼,要當一個磐石,無法搬走與撼動的磐石,毀了晉商,都要傷筋動骨!

這條路很長,或許還需要兒子接力才行啊。

估計是感覺到了壓力,常百業的兒子頓時哭了起來,聲音很是響亮。

相對於周忱的抓大放小,黃本固更善於從小做起,行走在百姓之中,如同遊方僧人一般,與路旁的百姓交流著,將國債與鳳陽水利,解決鳳陽十年九旱的工程聯絡在一起,說得百姓連連點頭,歡迎不已。

要錢啊,那啥,告辭。

黃本固受到了冷落卻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遊說,閉門羹,冷眼,直接關門,沒多少人真的會出錢買一些不知名的國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