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旁,大樹後。

薛夏吐掉嘴裡的柳枝,看著從另一棵樹上跳下來的索靖,道:“他就是你說的楊烽火,那個小旗牌兵?”

索靖彈了彈衣襟,笑道:“怎麼樣,還不錯吧?安全域性若不要的話,我們可想要他。”

薛夏站了起來,走到道路上,看著楊烽火、鄭軍、周潛三人的背影,不由讚道:“這是個人才啊,皇上想要找的,就是這種能說明事理,鼓動人心的傢伙,說要弄一支素質過硬的政委,我看他就很不錯。”

“政委?那是什麼?”

索靖有些疑惑。

薛夏聳了聳肩:“不知道,據皇上說,就是管理士氣、意志與軍心的一群人。這個楊烽火雖然有些粗魯,但說話還是很有力量的,就這兩個逃兵,到了前線估計能殺瘋了。”

索靖認可薛夏的分析,楊烽火一番言論,別說是兩個血氣方剛的人聽了,就是婦孺聽了,怕也會毫不猶豫地去戰鬥。

有信念與沒有信念的部隊,是完全不同的部隊。

薛夏打了個口哨,樹林深處跑來兩匹馬。

“走吧,把此事告訴大將軍。”

薛夏翻身上馬。

索靖笑著,上馬跟在一旁,催馬賓士,在路過楊烽火三人時,還深深看了其一眼,什麼都沒說,便衝了過去。

楊烽火三人並不知道過去的人是什麼身份,為什麼還有人落在更後面,但他們也沒心思想了。

急行軍是很累的,軍隊已經走了十二天了,每日都行軍七八十里,對於騎兵來說,這點距離不算什麼,但對於步兵來說,就有點遭罪了,即便是京軍日常拉練,也沒有如此高的強度。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大軍行進並不需要攜帶過多的口糧,也不需要身後跟著龐大的後勤軍隊,否則隊伍的速度將會更慢。

一年多的籌備,足夠朝廷在南直隸、河南、山西、陝西等地設定充足的糧倉,尤其是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為沿途糧倉的設定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沒有出陝西之前,大軍後勤的壓力並不大。

開封城外。

河南布政使施惟中、按察使張明,都司湯弼,開封知府齊泰、同知景清等官員迎候大軍。

朱棣、徐輝祖、劉儁等率大軍浩浩蕩蕩而來。

“安營紮寨。”

朱棣抬起握著鞭子的手,下達了軍令。

傳令官將命令傳達下去,軍隊開始尋找營址紮營。

朱棣、徐輝祖等人下馬,面對行禮的河南官員,笑談一二,引眾人含笑不已。

“齊知府,景同知,近來可好?”

劉儁上前問候。

齊泰、景清笑著回應,劉儁是兵部侍郎,三人私交還是不錯。

劉儁看其他人圍著朱棣在言談,便拉著齊泰、景清到一旁,低聲說:“原本定於五年的大朝覲,因為寒災而取消,改在了今年年底,正好又恰逢再次遴選十優州府與百強縣,這將是兩位最後一年留在開封府了。”

“哦?”

齊泰、景清對視了一眼,劉儁的話,是肯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