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軍略分歧(第2/2頁)
章節報錯
鴻雁傳書的典故朱允炆還是知道的,蘇武因此而得以歸回漢朝。
“傅安?”
朱允炆回憶著,逐漸想了起來。此人在明代外交史上很有名氣,一個堪與蘇武相提並論的人物。
也不怪朱允炆忘記,傅安又不是朱允炆派出去的,是他爺爺派出去的,而且還是洪武二十八年的事,朱允炆還沒管事,之後籌謀國內、北面與南面,等注意到西域的時候,就將目光對準了帖木兒與整個西域版圖,傅安什麼的,哪裡會想得起來。
周志新遞上了兩份文書,一份文書是周志新自己寫的,控訴朝廷不辦人事,人家生死還不知道,就把俸祿給人停了,捎帶著還彈劾了楊士奇一把,雖說楊士奇不該對此事負責,但誰讓他待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使臣的事,那就是禮部的事。
另一份文書是傅安的兒子傅霖所寫,傅霖並沒有埋怨朝廷的遺忘,也沒有要求朱允炆補足九年來的家父俸祿,言辭切切,只提出了一個請求:
隨軍至西域,打探與找尋傅安蹤跡。
朱允炆有些慚愧,朝廷在這件事上處理的確實不對。如果說確定傅安死了,朝廷也應該下發撫卹金,好歹是公務殉職,如果傅安還活著被扣押了,那他還是大明的使臣,該有的俸祿不應該停。
“讓戶部查查,為何會如此!”
朱允炆陰沉著下令。
內侍接過文書,戰戰兢兢走了出去。
周志新鬆了一口氣,看朱允炆的態度,是明白朝廷做得不對的,不過事情過去九年了,官員都換了好幾茬,想要找出當年的原因,怕是不容易。朱允炆指了指傅霖的文書,對周志新說:“傅安是大明的使臣,無論生死,都是大明的人,他的家人不應該受到委屈對待,既然你代呈了這文書,想必能見到他人吧,代朕去請傅氏、傅霖來一趟吧,朕要親自接見。”
周志新連忙謝恩,領旨退下。
朱允炆放下文書,嘆息一聲。
歷史上的傅安可是回到了大明的,只不過歷史上帖木兒沒有提前東征,可現在因為亦力把裡在大明的拱火與支援下,屢屢進犯帖木兒帝國,導致帖木兒提前東征,戰爭之下,傅安還有機會活著回來嗎?
朱棣與帖木兒的戰爭,是東亞霸主與中亞霸主之間的正面對決,是關係一個帝國興衰榮辱,一個帝國宏圖偉業,永載史冊的事件,同時也是歷史時空中原本不存在的一次交鋒!
這一次交鋒一旦打響,恐怕是自己改變歷史軌跡最大的一次吧,會帶來什麼後果,什麼影響,朱允炆並沒有把握,會有多少人死去,朱允炆也無法預料。
一切都將失去了測度與預判,剩下的,只能依靠自己的謹慎、目光與知識,依靠大明群臣的智慧,依靠將士、百姓、百官去書寫。
朱棣、徐輝祖、鐵鉉等人再次走了出來,商議著作戰方略。
何福指著西域的輿圖,手指點在了瓜州的方向,道:“安西一帶,瓜州、沙洲,阿丹城等,已事實上處在我軍控制之下,臣以為,在帖木兒東征的同時,燕王應進駐敦煌,在敦煌至哈密一帶的沙漠戈壁灘上,尋找機會與帖木兒的大軍決一勝負。”
徐輝祖贊同何福的見解,道:“哈密當敦煌、安西等地,是八百多里的戈壁與沙漠,道路難以行進,帖木兒的大軍在這裡很難施展開來,漫長的沙漠行軍,也會削弱其騎兵戰力。若能在此處尋找機會決戰,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鐵鉉看著輿圖,皺眉看了看何福,問:“帖木兒東征,定會做了萬全準備,他一旦抵達哈密,必會以哈密為休整之地,恢復戰力之後再尋機作戰。若我們放棄哈密,哈密必會血流成河,如此慘劇之下,他日我朝如何收回哈密,如何治理哈密?臣以為,哈密不容有失,決戰戰場,至少應該在哈密。”
何福反對鐵鉉:“鐵尚書只在意哈密,可曾想過大明很難將戰線直接選在哈密?若在哈密與帖木兒大軍決戰,那就意味著燕王需帶十幾萬主力,深入沙漠戈壁,走過八百餘里,疲乏我師,怎利決戰?”
鐵鉉據理力爭:“既然大明想要西域,那哈密百姓也是大明百姓,何況哈密的脫脫還是大明的忠順王。一旦放棄,任由他們面對帖木兒屠刀,我大明必失民心啊。”
朱棣敲了敲桌子,打斷了鐵鉉與何福,盯著輿圖說:“你們所說的,只是帖木兒可能選擇的進軍路線之一,另外一條路線呢,你們有沒有想到?”
ps:
這兩天可能要兩章下,週末事情多,體諒下……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