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軍略分歧(第1/2頁)
章節報錯
監察御史周志新看著行人司好友張博送來的文書,驚疑不定,問:“這當真是傅安之子所寫文書?”
張博凝重地保證:“絕無差錯。”
周志新正色道:“如此忠臣竟被朝廷遺忘,這是我們作臣子的恥辱啊!你可以轉告王全臻,轉告傅霖,這封文書,我一定幫他們送到皇上的桌案上!”
“如此,多謝周兄。”
張博作揖。
周志新連夜擬好奏疏,第二日一早便帶著兩份文書,求見朱允炆。
擱在平日,朱允炆不上朝時,御史奏事多是遞奏摺,直接跑到文華門外,非要見朱允炆的並不多。畢竟皇上日理萬機,審閱奏摺已經夠累了,沒事少直接面聖,耽誤時間。
朱允炆正在與朱棣、徐輝祖、何福、鐵鉉等商議西北軍略,內侍來報:“御史周志新求見,擋了幾次,也不走人,說有緊要之事。”
緊要之事?
朱允炆眯起雙眼,透著不快。眼下大明最緊要的事,莫要過西北戰事,御史奏報,你按程式交奏摺便是,何必跑一趟過來?
“皇上,不妨暫且休息片刻。”
徐輝祖見朱允炆有些疲倦,軍略也商議多時,便提議道。
朱允炆想了想,安排朱棣、徐輝祖等人至偏殿休息,讓內侍傳周志新入殿。
周志新大踏步入殿行禮。
朱允炆看著器宇軒昂,一表人才的周志新,嘴角帶著莫名的笑意。此人是洪武后期進入國子監的,後被楊士奇挖掘,稱其為“鐵面無私”,在國子監進修幾年後,被朱允炆調入都察院,擔任御史。
周志新不愧是鐵面之人,他第一個彈劾物件就是解縉,說解縉家族在江西建豪宅,修大船,有藩王之氣,嚇得解縉連忙請罪,甚至連致仕文書都寫好了,好在安全域性回報,豪宅是真有,大船也是真有,但都不是解家的,是當地富紳的,只不過邀請了解家人做客。
雖說做客時間長了點,直接住了三年,但房屋所有權還真不是解姓的。朱允炆沒有讓安全域性深挖,卻也給瞭解縉一個警告,罰俸了兩個月,這件事才結束。
剛當御史就敢拿當朝內閣大臣開刀,還是彈劾朱允炆最得力的大臣,周志新瞬間就出了名,之後此人再接再厲,接著將彈劾物件對準了曹國公李景隆,彈劾李景隆違背朝廷旨意,在冬日大量超標購置煤炭。
李景隆都快要把周志新全家十八代都罵一遍了,自己都低調到鬼都不理的地步了,還摁著自己彈劾?這不是擺明了欺負人嗎?
別看李景隆失去了權勢,但人脈還是有些,找了幾個官員查周志新的問題,準備往死裡彈劾,可惜還沒找到問題,周志新彈劾李增枝強搶民女,傷天害理,還干預應天府判案。
這事就弄大了,應天府無緣無故被牽扯進來,事情折騰了兩個月,結果應天府官員撤了五個,李增枝被免掉一切職務,俸祿也被停發了,李景隆被訓斥一頓,勒令抄寫《春秋》二十遍。
周志新生猛的很,從不通融,沒有情面可講,認準了就幹,幹倒一個換個人接著開幹,可謂是御史中的厲害人物。
但得罪的人多了,就連都察院的同僚也看不下去了,找了個由頭,安排周志新去了江浙一帶巡視,最近才回京師。
所以朱允炆一見到此人,就在想他又是要彈劾大人物了。
周志新不苟言笑,板著臉說:“臣今日入殿,不是為了彈劾大臣,而是給皇上進言。”
“哦?”
朱允炆有些意外,這傢伙是找不到人收拾,直接對準自己了啊,開口道:“進言?你是反對遷都,還是反對西征啊?”
周志新搖了搖頭:“遷都利天下,臣不反對。帖木兒既然已決意東征,我大明西征乃是理所當然之事,臣亦不反對。”
朱允炆疑惑地問:“那你進言,是為何?”
周志新肅然道:“臣進言,大明有忠臣,奉旨遠至西域,可被西域帖木兒扣留,至今已有九年未歸,生死不知,杳無音信,朝廷不僅停發其俸祿,致使其家眷勞苦無依,還遺忘此等忠臣長達九年之久!我大明有蘇武傅安,可沒有大漢之鴻雁,豈不是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