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張昺、平安與夏元吉同聲。

朱允炆抬了抬眉頭:“這種事,直接點下花名冊不就清楚了?”

夏元吉走出一步:“皇上,只清點花名冊還是不夠的。”

“哦,為何?”

朱允炆有些奇怪,修長城雖然有十二萬人,但畢竟不是聚在一堆,拿著花名冊直接點名,不就一清二楚了?

楊士奇見此,插了一句話:“皇上,依花名冊點名確實不可行,國子監中也曾用過花名冊作考勤,卻發現有監生代替的情況。”

朱允炆恍然,感情在大明就有人開始玩代答“到”了,若拿著花名冊喊名字,這個喊“到”,那個喊“到”,確實很容易虛點不少人。

“那就編隊吧。”

朱允炆想著,編成佇列,佇列固定人數,一隊隊檢視總可以了吧。夏元吉依舊反對:“眼下已近年關,這一段長城修繕基本結束,虛報的人數自然也會紛紛補全,以領取工錢。臣以為,要真正核查人數是否存在虛報,只需挨個檢查其雙手,若手無老繭,則必是虛增冒領之人。”

修長城就沒一個人是輕鬆的,無論是民工還是匠人亦或是軍士,一干兩年,絕不可能細皮嫩肉,雙手無繭。

平安當即同意:“既是如此,那就請戶部支取銀兩,在發放工錢與餉銀時,讓其親自領取,察其雙手,若無老繭,則抓起來如何?”

朱允炆沒有說話,只是看著被將了軍的夏元吉。

夏元吉坦然接受,反過來威脅:“沒問題,只不過若冒領之人過千,北平都司衙門與布政使衙門就有失職失察之責,皇上如何處置暫且不說,但北平十優州府的名號卻要撤消,相應俸祿增中的優待部分也應取消!”

張昺深吸了一口氣,十優州府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號,還有榮譽,利益,一旦撤銷,丟臉不說,所有官員增加的俸祿都要被砍掉。

平安看向張昺,也有些為難。戶部官員調查與自己調查的結果不一樣,倘若真如夏元吉所言,底下有人虛報人數,冒領工錢,那自己可就真是失職失到家了。

自己失職,連累布政使司,連累北直隸所有官僚,以後想要再在這裡立足,可就難了……

張昺沉思良久,凝重地點了點頭:“好,我應下了!”

朱允炆欣賞張昺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但也不想事情太僵硬,吩咐道:“那就讓戶部先自中央錢莊支取三十萬兩,填補空缺,衛所支取部分來年補上,若證實有大規模冒領之事,則一查到底,嚴厲懲處,相關監察人員,失職人員,依情節輕重處罰,十優州府的招牌還是暫時不摘的好。”

夏元吉施禮道:“依皇上所言。”

朱允炆見張昺也沒意見,便下令:“就由布政使、按察使負責吧,安全域性與御史共同來辦吧,越快越好。”

“臣等領旨。”

張昺、平安等行禮。

朱允炆暫住北平布政使司衙門,詢問北平農商軍事宜,張昺與平安對答如流,相應文冊、賬冊都搬了出來,審查一份份賬冊,朱允炆肯定了張昺、平安的能力,北平城及其周圍在他們的管理之下,確實做到了井然有序,百業興隆。

“移民百姓的生活,可有充分保障?”

朱允炆詢問。

張昺微微搖頭:“雖然進入北直隸的移民多達三十餘萬,但有賴朝廷全力支援,又給足了耕作器具與耕牛經,百姓已基本立住了腳跟,有九成百姓吃飯已沒有問題,只有一成百姓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家庭困頓,無力生活,布政使司這邊也作了安排。”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百姓能安頓下來,只解決吃飯問題是不夠的,必須有所存餘,家家戶戶若能備個一年吃的餘糧,手中還有日常花用的餘錢,這才算是立住了。民興,社稷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