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六日。

北風呼嘯捲過街巷,路過的行人裹緊衣裳腳步匆匆。屋簷上掛著長短不一、晶瑩剔透的冰凌,幾個調皮的孩子疊起羅漢,抓下了幾根冰凌,塞到嘴裡咯嘣咯嘣地咬著吃。

朱棣站在橋上,看著熟悉的街景滿是回憶,可惜人還是那個人,物卻已非昨日。

朱允炆見朱棣陷入沉思,上前一步,任由寒風吹面:“朕久居金陵,罕見如此凜冽寒冬。若常住於此,冬日怕少不了罪受啊。”

朱棣走出思緒,心頭有些緊張,一時之間不清楚朱允炆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常住在北平的是自己,他是說自己在北平受了很多罪,所以才把自己弄到南京的嗎?

“北平冬日是有些嚴寒了,臣住著也不習慣,呵呵。”

朱棣話有些違心,沒辦法,總不能給朱允炆說:我喜歡北平,這裡冬天雖然冷,但四季分明,多姿多彩,你讓我回來住吧。

燕王府被大火給燒了,這其中多少蹊蹺朱棣是不敢深究的。

朱允炆深深看著朱棣,見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便淡然一笑,邁步走向風中,對身旁的劉長閣傳令:“召隨行官員至北城牆。”

北城牆,望北蒼茫。

大明天子建文皇帝朱允炆、藩王之首燕王朱棣,內閣大臣解縉、茹瑺、鬱新,戶部尚書夏元吉,兵部尚書鐵鉉,中軍都督府府事徐輝祖,國子監祭酒楊士奇等迎風而立。

凜冽的西北風時不時吹過城牆,呼呼的風刺骨,人雖穿著棉衣,卻總感覺衣服單薄的很。披戴盔甲的軍士如手握的長槍,筆直地站在城牆之上,肅殺且威嚴。

朱允炆背過身,看著站在面前的官員,他們可以說是大明朝廷中的核心人物,這些人的態度很是重要。

“剛在城中,朕看到百姓中父子嬉笑,很是和睦,不由想起孝康皇帝,若他尚在,朕此時是不是也可以享受父子相親,天倫之美。”

朱允炆有些感嘆。

孝康皇帝,即明興宗朱標。

朱標雖然沒堅持到登基,但畢竟朱允炆接了班,登基之後便追尊了一個封號。

朱棣聽聞有些傷感,大哥朱標的離去,對於大明王朝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藍玉案的出現,就是因為朱標死了,朱元璋需要清理一批人來確保仁弱的朱允炆穩坐江山。雖然朱棣與藍玉的關係不咋滴,但軍中無數人牽涉其中,死的人中,很多朱棣都認識,甚至還曾一起出生入死。

解縉見朱允炆情緒有些低,上前說:“若興宗知陛下如此英武,定會含笑,擊掌而歌。”

朱允炆目光中透著幾分悲傷,回憶著說道:“興宗雖為二十餘年太子,卻勤勉仁善,深得人心,可惜天壽不長,朕猶記得,興宗病臥在榻時,依舊心憂社稷,諸位中可還有人記得,興宗憂慮的是哪一件事?”

“遷都選址一事。”

朱棣嚴肅地說道。

茹瑺、鬱新、徐輝祖等人連連點頭。

身為洪武時期的老臣,朱標的去世緣由還是十分清楚的。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派遣太子朱標巡視陝西西安,朱標巡視歸來之後,獻上了陝西與西安輿圖,並主張朱元璋遷都西安。在病榻之上時,朱標還口述了一封奏疏,命人呈給朱元璋,希望其考慮大明未來,早日籌備遷都之事。只可惜,朱標一病不起,最終離去。

朱允炆面色變得凝重起來,借用老爹朱標只是為了引出遷都這個話題,既然引出來了,那事情就好辦了:“遷都這件事不止是興宗的遺憾,也是太祖的遺憾啊。”

解縉、茹瑺、朱棣陡然一驚,其他人也意識到了什麼,面色不定地看著朱允炆。

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遷都是一個洪武朝、兩代人的遺憾,因為朱元璋、朱標都沒有完成遷都,那問題是,朱允炆還要不要彌補這個遺憾?

這句話就相當於直接告訴在場的官員,我朱允炆想要遷都!

解縉臉色陰鬱,低著頭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