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政治聯姻(二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並不清楚黃森屏到底是犯了什麼罪,還是在畏懼洪武朝的高壓統治,亦或是他有其他想法,無論種種緣由,黃森屏都沒有按照朱元璋的安排正常出使,不僅攜家帶口,還帶走了幾千周圍百姓,離開大明。
說他借出使之名,行移居之實,也並沒有冤枉他。從大明朝廷的角度來說,這個人叛逃出國了……
但洪武時期嘛,大明對南洋的瞭解不多,影響不強,出了這麼一檔子事,朱元璋沒辦法寫海外通緝令,也沒條件申請國際警察抓人,又考慮此人估計是掛掉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沒了後文。
但黃森屏並沒有死於海難,而是抵達了渤泥國(婆羅洲,即後世加里曼丹島),只不過在一條大河登陸時,風暴來襲,船隊損失不小,許多死裡逃生的人被折斷了手臂。後來,這一條河被命名為“支那巴塘岸河”,即中國人斷手之河。
當時渤泥國南面是滿者伯夷,東北是蘇祿國,不幸的是,這兩個國家都比渤泥國強大,而且積極對外侵略。時為渤泥國國王的馬合謨沙扛不住蘇祿國的進攻,見黃森屏手中有幾千人,提出聯手,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黃森屏,准許其在斷手河東部與北部立足。
黃森屏成為了渤泥國的女婿,組織漢人擊潰了蘇祿國的進攻,挽救了渤泥國。
馬合謨沙為了鞏固與黃森屏之間的關係,讓自己的弟弟艾哈邁德娶了黃森屏的妹妹黃元麗,並封黃元麗為“斷手河公主”。而黃森屏帶領的華人,在斷手河安家,並招攬前來的漢人,打造了中國城(後世馬來西亞哥打基納巴盧)、中國鎮(支那魯特城)等。
直至去年,馬合謨沙去世,哈桑繼位,黃森屏與特曼貢攝政。
朱允炆沒有打算抓捕黃森屏這個“叛徒”,元末明初的那些年裡,確實有些人跑到海外求生,洪武四大案之下,也有不少人逃亡海外,追究是追究不過來的。
房崇認為大明應該更多接觸黃森屏,讓大明的力量深入到渤泥國。
渤泥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大明擁有渤泥國,就會在南洋擁有一大片領地,其西北就是占城,與交趾愛州港遙遙相望,西面隔著海是舊港。
交趾、舊港、渤泥,三者可以構成一個三角,交趾控制暹羅、占城、滄瀾王國,渤泥控制呂宋、蘇祿、滿者伯夷,舊港控制滿剌加、蘇門答臘,整個南洋都將唯大明為尊。
朱允炆清楚這樣做的戰略價值,也清楚歷史上的黃森屏有歸附之心,死後還葬在了大明。但問題是,黃森屏沒有成為舊港的梁道明,渤泥也沒有成為舊港,大明並沒有將渤泥納入版圖之中。
“這件事朕會安排。”
朱允炆下了決定。
在索靖、房崇等人喝酒慶功的時候,朱允炆傳喚了徐輝祖與朱棣,三人商議至深夜。
翌日,內閣收到旨意,著令行人司黃吉、監生黃愷出使渤泥國。
解縉、茹瑺與鬱新對這一道旨意有些疑惑,行人司出使很正常,監生參與其中,這多少有點不同尋常。但三人也沒有細問,安排禮部執行。
建州女真胡裡改部頭目阿哈出抵達京師,朱允炆打破常規,沒有安排其修習禮儀,而是準其次日入殿。
奉天殿。
朱允炆端坐於寶座之上,傳旨讓建州女真阿哈出等人入殿。
阿哈出、釋加奴驚歎於大明皇宮的宏偉,緩緩走入大殿之中,一旁有通事引導,兩側文武官員威嚴站立。阿曉穆小心翼翼地跟在阿哈出身後,眼珠不時地看向左右,聽通事說要跪拜行禮,便跟著父親等人跪了下來,嘴裡喊了聲“拜見大明皇帝”之類的話。
“貴客遠來,無需如此大禮,快快平身。”
朱允炆平和地說。
阿哈出等人起身謝恩,阿曉穆聽聲音十分耳熟,不由地抬頭看去,只見不遠處的高臺上。(本章未完!
第七百六十九章 政治聯姻(二更)
端坐著一個年輕人,雖然他沒了鼻子下面的鬍鬚,臉頰上的黑痣,但還是可以一眼認出來,這不就是那個拿走自己腰刀,還坑了姐夫家五百壇酒的壞人?
“壞人!”
阿曉穆驚呼起來,旋即看到了阿哈出銳利的眼神,連忙低下了頭。
大明文武大臣聽聞,不由疑惑,旋即認識到,此時應該換個憤怒的表情,畢竟君辱臣死啊。
徐膺緒見狀,當即跳了出來:“大明恩澤四海,才有頭領今日朝貢共享太平,緣何登臨朝堂,就敢高聲放肆,指指點點,如此不敬吾皇?”
阿哈出連忙笑呵呵解釋:“諸位息怒,息怒,小女說的並非是壞人,而是聖賢,是女真土語。小女頑劣,見天子聖明,儀態威嚴,這才說出女真話來。”
“原是如此。”
朝臣聽聞,連連點頭。
至於女真土話壞人是不是聖賢,那就無所謂了,阿哈出也不相信誰會深入到女真部落考察這個問題去,至於一旁皺眉的通事,不用管,這些人都是人精,不可能不顧場合將事情鬧得下不了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