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偏安一隅,可保江南不失,是一半全之法。但你要知道,大明之版圖,絕不容割裂,大明之子民,絕不容丟棄,大明之山河,絕不容踐踏!大明男兒要有戰在疆場,捍山河、死不旋踵之勇氣與豪情,不可有苟全殘喘,畏畏縮縮之犬態!”

“好!”

無數監生擊掌而賀!

楊溥的話,調動了無數人的情緒,哪怕是再怕死的人,在此時此刻,也會被這份豪情所震撼。

活著,就要做堂堂正正、為國盡忠的大明男兒,不應該當狗啊!

朱允炆微微點頭,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楊果是不負重託,看監生態度就知道,他們是佔據了絕對上風。

“你們以為如何?”

朱允炆看向解縉、茹瑺、鬱新。

是時候讓內閣表態了。

茹瑺與鬱新不是被幾句話就能鼓動的人,有著自己堅定的意志與頑固的態度,但此時也有些掙扎,所有的觀點都亮了出來,所有看似立得住的論據都被推翻,已沒有足夠的理由去反駁遷都。

解縉沒有茹瑺與鬱新的固執,沉默了下,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臣之前目光短淺,沒有考量長遠,現聽辯論交鋒,種種觀點證明,遷都北平雖有累國孥,然是大局之舉,臣支援遷都。”

茹瑺與鬱新對解縉的表態並不吃驚,從他幾次託病不表態、不參與就可以看出,他即不想得在內閣中活成獨夫,也不想被群臣攻訐,更不想與朱允炆對立。

眼下群臣反對已沒了效果,文官中反對之聲越來越少,更多的是沉默與觀望。與朱允炆為敵的人,不是被查出了種種問題被貶、被撤職,就是在刑部小黑屋裡哭嚎,二十幾個倖免的,是真正的清廉之人但他們的聲音也越來越弱,尤其是“三楊”精彩的論斷,改變了這些人,不用回頭,就能聽到他們的叫喊聲。

朱允炆沒有再懷柔,辯論到了這一步,該看清楚的也該看清楚了,再不識相就是真的無理了:“你們種種擔憂與顧慮,朕都清楚,只不過權衡來看,遷都是制邊、制夷、保國、興民的長久之策,符合大明王朝根本利益,差不多就收手吧。”

茹瑺、鬱新心頭一驚,朱允炆這是下達了最後通牒,若兩人繼續頑冥不靈,反對遷都,怕是有不測之禍。

“臣,支援遷都!”

茹瑺低頭。

鬱新握了握拳頭,終是放下:“臣也支援遷都。”

朱允炆滿意地笑了,起身走向辯論臺,在萬眾矚目中喊道:“你們告訴朕,為大明千古事,為大明萬萬民,為這江山永不褪色,到底該不該遷都?!”

“該!”

無數聲音從不同方向匯聚為一股浪潮,響徹國子監!

朱允炆已經沒有時間再繼續等下去了,工部尚書鄭賜、侍郎宋禮,包括北平布政使、都司等等,都在等待朝廷拿定遷都的主意。

大運河疏浚工程即將結束,這一批民力完全可以直接接續營造北平城的任務。北平也必須做好相應準備,千頭萬緒的事,首先就需要一個準確的結果:

要不要遷都北平。

經過朝堂風波,官員罷黜,兩派對峙,大辯論,最後施壓,朱允炆終於踢開了反對遷都的攔路石,高聲喊道:“升北平為北京,營造北京城,十年後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