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這是朱允炆給出的遷都期限,也是營造北平城的工期。

十年營造對於一國之都而言,絕非容易之事,畢竟歷史上朱棣營造紫禁城等用了十五年,朱允炆直接砍去五年工期,實在是有些誇張。

但朱允炆也絕非是追求進度,不顧現實的空想主義者,朱棣修築紫禁城與北京城用時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一開始缺乏規劃,先造一個行宮,再造一個西宮,之後安排禮部、兵部、刑部與都察院,之後才是大規模的營造,人力、物力、財力在開始初期並沒有集中起來。

而且相對於朱棣時期來說,朱允炆有著一個巨大的優勢,會通河馬上就疏浚完工,各種施工材料與物資等可以直接透過京杭大運河運抵北平。要知道歷史上的朱棣營造北京城之初,會通河還沒開工,等會通河疏浚完成,朱棣差不多可以打包行禮準備搬家了……

最重要的是,朱棣不是“城市規劃與設計師”,當然,朱允炆也不是,可朱允炆有圖紙啊……

當內閣大臣,六部、都察院與大理寺等看到朱允炆拿出的規劃藍圖時,不由地瞠目結舌,茹瑺不相信朱允炆的設計方案,讓工部侍郎姚廣孝找來了立樣人才蔡信與有著“蒯(kuai)魯班”之稱的蒯祥,並從工部中抽出北平輿圖,仔細校對。

蔡信、蒯祥分析了一個多時辰,驚為天人。

蒯祥面對朝廷重臣的問詢目光,嚴肅地說:“這份圖紙不僅契合北平城現狀,還充分利用了水道,以中軸線對稱方式佈局,氣勢恢宏,即有南京皇宮的雍容,也有北平的肅穆,就目前來看,完全可行。”

蔡信附和:“此圖紙規劃清晰,雖沒有標註具體尺寸,卻足以指導營造全域性,設計清晰,佈置明瞭,不僅朝廷衙署設定完備,就連民生街巷也考慮其中,是為大成之作!有此圖紙,工部只需釐定尺寸,標註規格,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動工籌備!”

解縉、茹瑺等人畏懼地看著朱允炆,他在巡視北平時遛彎的同時,已經把圖紙想好了?

這算什麼?

天才的設計與規劃能力?

啥時候朱允炆學會了這東西的,啥時候繪製出來的,竟沒有半點風聲傳出。

準備工作哪家強,還得是朱允炆這個帝王……

營造北京城是一項超級工程,絕非一地之功。

四月二日,朱允炆下旨,調山西按察使師逵至湖廣、吏部侍郎毛泰亨至四川、兵部郎中古樸至江西,御史董鏞至山西採木,並安排一干給事中、安全域性人員隨從,嚴令不得無度勞民、不得苛扣民資,不得借採木之名壓榨百姓與大戶,不得……

三日,朱允炆再下旨,提拔修築天津城與港口的張思恭為工部侍郎,提拔龍護衛千戶陳珪為工部侍郎,命張思恭、陳珪、姚廣孝三人主持營造北京城,命令蔡信、蒯祥為工部主事,負責具體設計、規格、標尺、施工安排等工作。

五日,朱允炆昭告天下,徵調工匠、瓦匠、木匠十萬,前往北平營造新都,石工陸祥、瓦工楊青等參與其中。

蘇州土質優良,適合燒製大殿地磚,設為御窯。臨清可製備其他建築用磚。石陛需要艾葉青石,需要尋山開採,建築需要各類琉璃物裝點,於北平周圍設琉璃廠……

四月中旬,會通河疏浚工程完工,京杭大運河南北貫通,隨後三十萬民力在宋禮的帶領下前往北平。

京杭大運河的暢通,給予了北平營造極大的支援,尤其是大批大批的糧食自南方起運,接著春夏的東南季風,至北平不停歇只需要半個月,極大節省了運輸成本。

戶部尚書夏元吉感覺到了深深的壓力,原以為遷都北平的準備工作漫長,花錢也慢,戶部可以輕鬆支撐,可因為朱允炆拿出的設計圖紙,快速地佈局與安排,導致戶部花錢如流水,自四月至六月,戶部就向北平支出了二百萬兩,其他各地也支出了六十萬兩,以資木材、山石、磚石之用……

唯一讓夏元吉感覺到安慰的是,周大匠家裡抄出了一百五十萬兩,梁文星家裡抄出了五十萬兩,彌補了一部分支出。

至於曹有山,因為家在山西,抄家有點慢,但其是三人中最有錢的,抄家與變賣其家產,折算下來二百三十萬兩,夏元吉沒有讓山西布政使司將錢解送到京師,而是投入到大西北建設之中,營造新都是大事,但西北建設也是大事。

七月,天氣炎熱。

這一日傍晚,暑氣漸消,朱允炆稍是偽裝,微服私訪於京師,走至珠寶廊,看著依舊熱鬧的巧工店鋪,嘴角露出了幾許笑意。

湯不平警惕地看著周圍的行人,叢佩兒在一旁與朱允炆閒聊著,話裡話外透著對安全二局的驕傲。

朱允炆瞥了一眼叢佩兒,道:“安全二局交給楚芸打理就是了,你現在懷有身孕,應該留在院子裡休養,何必跑出來陪我,莫不是想問龐煥去了哪裡?”

叢佩兒微微搖頭:“龐煥走的時候告訴我了,不能說,也不准問。我只是想知道,他多久可以回來。”

朱允炆揹負雙手,面色凝重:“多久回來?我也不知道。”

叢佩兒吃驚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認真地說:“你放心吧,龐煥不是被髮配了,他負有重要使命,事情辦完了,自然會回來。只不過,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如果你覺得羊市橋的宅子冷清,不妨搬到慈寧宮去,有太后與皇后在,至少不會寂寞。”

湯不平聽聞,見叢佩兒猶豫,不由著急,低聲提醒:“還不快謝恩。”

叢佩兒含笑婉拒:“太后、皇后已經差遣了侍女來照顧我,還賞下眾多用物,在這裡住著挺好。只是,我想給龐煥寫信,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