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倒貼錢的市舶司(一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戶部、北直隸與水師的全力支援下,天津港初具規模,一座座碼頭插入衛河之中,從遠處看,宛如一柄梳子的條齒,規整且密集。
塘沽市舶司設定在衛河南岸,有市舶司、驛館、大型倉庫、貿易棚等建築組成,在衛河北岸有一建築群,是尋常商旅居留、餐飲之地。
朱允炆在設定市舶司的時候,並沒有遵循洪武時期的規定,比如廣州市舶司只接待占城、暹邏諸番,泉州市舶司只接待琉球使臣等,而是採取了報備堪合制,即諸番官方使臣入中國市舶司,需提前四個月或半年報備進駐港口,交付唯一堪合憑證,他日可以憑堪合憑證抵達相應市舶司。
堪合憑證是一次性的,使臣在離開之前,可以報備下一次到訪時間,留下新的堪合憑證。
這種舉措的設定,有助於規避商船冒充使臣船隻,以更好保護使臣、安置與接待使臣,同時也控制了使臣入中國的頻次,不能正月裡剛來,三月才回到家裡,五月又到了大明,整天接待你們,大明也累啊,一年來個一至三次就行了……
有安全域性的人帶路,進入市舶司很是容易,就連守備也不敢得罪。
因為寒冬與烈烈北風的關係,許多船隻停泊在港口碼頭並沒有出港,只有少數船隻進出。
朱允炆沒有直接帶人去市舶司,而是去了一座碼頭,那裡正有四艘船想要進駐。
伸入河道的碼頭相當寬闊,足有一丈半,這也為貨物轉運帶來了便利,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海船停在碼頭兩側,船隻上還有不少夥計與商人,時不時傳來熱鬧的聲音。
四船靠近,市舶司的吏目方何指揮著官差做好接應,待將船隻穩穩停住,繫泊之後,船上便放下了木板,伴隨著一聲吆喝:“使臣到了,官員在哪裡?”
方何連忙堆笑,沿著木板上了船隻:“朝鮮使臣遠來,快快下船避風,驛館那裡已準備齊備。”
使臣李桓披著虎衣從船艙中走了出來,看著方何,問:“你是幾品官?”
方何一愣,面色微沉:“九品。”
“呵呵,區區九品也配來接我等?讓你們提舉親自來請吧!”
說完,李桓轉身便進入船艙。
方何喊道:“九品雖是位卑,然也是大明官吏,有迎使臣之權。你代朝鮮國王而來,如此蠻橫,就不怕天朝發威嗎?”
船艙中傳出李桓的聲音:“天朝若重禮儀,又哪會有此時之辯?若提舉不來,我等便不下船,失了期,朝廷問責下來,看你如何擔待?”
方何咬牙,卻無法反駁,只要說:“既你堅持,我自會稟告提舉。但此時我要堪合憑證,檢驗隨船貨物,將貢品造冊,還請使臣約束下人,好好配合。”
“你這是放肆!”
李桓有些發怒。
方何坦然:“我也是按規矩辦事,若使臣不願遵大明市舶司規矩,大可離開這港口,於其他地方登陸。”
“那就請便吧!”
李桓無奈,大明開設了市舶司,還設定了堪合文書,這換其他地方也沒辦法上岸啊,其他地方沒港口不說,就是找個海灘上去了,也沒人接待,被地方府縣發現了,很可能會當做倭寇給幹掉了。
方何冷冷地揮手,讓官差上船檢查。
朱允炆站在碼頭上看著這一幕,不由有些皺眉,側身對夏元吉問:“使臣都是如此囂張跋扈的嗎?”
夏元吉苦笑:“確實有些張狂。”
吏目雖然是九品,確實是有權接待使臣的,並非是大明不遵禮儀,要知道京師的會同館大使,這一把手也是正九品,各國使臣到了京師,不都是由正九品安排生活事宜的,哪怕是外番國王來了,也得聽九品大使的安排,以九品挑刺,實在是有些挑刺。
楊士奇見此,補了個刀子:“使臣在京師是溫和的,但在外卻吆三喝四,頗為猖獗,甚至還有傷害百姓之事。”
“還有這等事?”
朱允炆有些震驚與憤怒。
使臣是外國人來大明做客,客人敢欺負主人?
他妹的,這是大明朝,可不是清朝!
外國人來到大明的領地上,就應該老老實實,遵守大明規矩,這是底線!還敢欺負大明百姓,當自己是什麼玩意?想讓大明百姓點頭哈腰伺候你們嗎?
朱允炆想起來外國人丟一輛腳踏車滿天下找,中國人丟一個娃沒半點動靜的新聞就來氣,堂堂大明朝想要崛起,就必須在心理上崛起,什麼外國人,老子平視你,這是我們有禮儀,想讓我們仰望你,滾回你們的地方去,大明不歡迎!
“哪裡的使臣,什麼時候的事?”
朱允炆問。
楊士奇嘆了一口氣:“這件事我也是聽國子監監生講起,琉球使臣往返朝貢較為頻繁,又多在福建停留日久,時常會因為言語不通,習慣不同,貿易糾紛,做出一些違法亂紀之事,毆打百姓與商人,當地官員考慮到其是藩屬國使臣,多不願聲張,將事情壓了下去,並沒有上報。”
朱允炆陰沉著臉,發生這些事絕不只是琉球使臣的素質問題,一個關鍵的問題還是出在大明身上,畢竟朱元璋定下的對外基調就是懷柔,以和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