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收過河費……(第2/2頁)
章節報錯
「哈密使臣到濟寧城了吧?」
朱允炆問。
劉長閣確定地說:「已到了濟寧城,眼下正在衙門中居住。」
朱允炆沉默了會,又問:「魏國公與燕王到了哪裡?」
劉長閣微微搖頭:「眼下還沒有準確訊息傳來,不過估計路程,其距離濟寧也不過三四日路程。」
朱允炆起身踱步:「那就等他們抵達之後,朕在濟寧見使臣吧,給魏國公、燕王傳個話,就說朕打算與哈密王合作,支援亦力把裡國王出兵西征。」
「西征?」
劉長閣有些驚訝。
朱允炆嚴肅地點了點頭:「沒錯,就是讓亦力把裡主動出擊!」
按照歷史時間線來推算,帖木兒將死於建文七年二月,眼下是建文四年十月,兩年多時間,為了避免帖木兒過早掛了,朱允炆決定走一步險棋,讓帖木兒提前東征。提前個半年時間,對帖木兒來說應該沒多少問題吧?
這樣的話,大明有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帖木兒也有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公平的很。最主要的是,帖木兒很可能因為提前出發,沒有得瘧疾,繼而能橫掃亦力把裡,也省去了大明清剿的困難。
而唯一能讓這個瘸子提前東征的方法,那就是去點一把火,惹怒了他。
亦力把裡不是正有西進的心思嗎?
那大明就支援,需要兵器,給,需要糧食,也可以給,需要老式火銃,還可以給,只要亦力把裡願意出兵,把帖木兒引入過來,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亦力把裡實在不開竅,也沒關係,可以扶持哈密王,讓他們西征亦力把裡,攪亂這一片區域,以帖木兒的天才目光,一定不會冒險選擇走瓦剌的地盤,而是選擇走混亂的亦力把裡,畢竟,混亂就意味著不團結,缺乏強有力的戰鬥力量,掃除起來也容易得多。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必須實現朱允炆的戰略:讓帖木兒早點東征。
出於這一點考量,朱允炆吩咐安全域性知會朱棣與徐輝祖,也好讓兩人就此與哈密王的使臣商量一二,這類事也不好由朱允炆親自出頭。
績效制度在疏浚會通河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朱允炆深入到運河兩岸,與許多匠人與民工交流,知道他們都喜歡這種方式。
沒有皮鞭的催促,沒有監工的吆喝,沒有官員可惡的嘴臉,只有績效。
完成既定的工作有獎,完不成有罰,直接與錢掛鉤,不強制勞動,也不強制一日八個時辰,愛怎麼幹怎麼幹,想休息就休息。
可奇了怪,越是如此,民工與匠人越是勤快,幾乎就沒見到一個偷懶的人。
朱允炆問過一些人,他們給出了答案:
以前徭役是給朝廷免費幹活,眼下是給自己幹活,一分工,一份工錢,不同,大不同啊。
宋禮來了,他早已習慣微服私訪的朱允炆,站在一旁彙報著疏浚運河進展:「會通河疏浚已接近尾聲,眼下就剩下拓寬,加深與加固等事宜,明年五月,一定可以完工。」
朱允炆欣慰地看著宋禮:「當年張顯宗推薦你來主持水利,眼下會通河疏浚在即,你的功勞可不止在當朝當代,說吧,你想要什麼賞賜?」
宋禮擺了擺手:「臣可不敢要什麼賞賜,眼下大運河即將貫通南北,漕運必將再興,臣只願朝廷能多重視漕運,即要有朝廷主營漕運,也不應與民爭利。」
朱允炆明白宋禮的意思,他不希望出現朝廷完全壟斷的局面,而是希望運河為民所用,為民謀福。
「朕設清江造船廠,並非是想要壟斷運河,而是想要保障漕運,同時為民提供船隻,為其借運河做買賣,行四方打下基礎。」
朱允炆解釋。
宋禮鄭重行禮:「如此,將是蒼生之福。」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蒼生之福又怎會如此容易來?真擔憂的是,運河一開,諸多麻煩也會隨之而來。朝廷如何監管,運河財政如何分解,隨之而來的縴夫隊如何管理,待遇幾多,這都是問題。」
大運河上少不了縴夫隊,尤其是頂風的時候,總需要有縴夫幫忙拉船。還有一些船隻超載嚴重,直接擱淺,也需要縴夫拖拉船隻,幫忙轉運貨物。
這個集體是不能忽視的,尤其是官船使用縴夫,應該是收費的,這一點必須點明白了,以免商船勾結官府,冒充觀察濫用縴夫……
為您提供大神寒梅驚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七百三十六章 收過河費……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