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遼東敵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聽完楊士奇的話,略入沉思。
孔公鑑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讓孔氏家族中出現一些政治人物,以維持衍聖公府的影響、地位。楊士奇的觀點也很明確,孔氏家族的人可以拉過來,為大教育戰略發光發熱。
權衡再三,朱允炆終於點了頭,考慮到孔家的黑歷史,便說道:“既然衍聖公府有心效忠朝廷,踐行教化之道,朝廷總不答應,也是不合情理。”
孔公鑑緊繃的臉色放鬆下來。
“只不過……”朱允炆語氣一變,讓孔公鑑變得緊張起來:“孔氏之後,可願意吃苦?”
“吃苦?”
孔公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不就是教書育人,有多少苦可以吃?
“自然不怕!”
孔公鑑堅定地說。
“果真不怕?”
“果真!”
“你不去問問他們?”
“我乃是衍聖公,孔氏一族的族長,所決之事,自是算數。”
朱允炆看著篤定的孔公鑑,微微點了點頭,起身說:“不錯,既然如此,那就由衍聖公召集三百先生,前往遼東吧。”
“遼,遼東?”
孔公鑑打了個哆嗦,遼東天寒地凍,又不是在關內,挨著騎馬來騎馬去的朵顏衛等蒙古人,這去了那裡,還能活著回來嗎?
“怎麼,怕吃苦?”
朱允炆嚴肅地看著孔公鑑。
孔公鑑張合著嘴,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反駁,剛說不怕苦,現在如果反悔,豈不是食言而肥,可如果不反悔,真的被送到遼東,那搞什麼東東,不是把人往死裡送嗎?
楊士奇也驚訝地看著朱允炆,三百先生足夠支撐起一個府的社學、縣學,這給送到遼東去,和用不用他們有啥區別,再說了,現在遼東就沒多少漢人,除了駐軍、衛所與衛所家人之外,剩下的就是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酉女真,他們現在都是不開化的人,送先生過去,就不怕被人給烤了?
孔公鑑吞嚥了下口水,終於開口:“孔氏家族的人自然是不怕苦,若朝廷當真委派我們去遼東,那我們去!”
朱允炆凝眸盯著孔公鑑,此人心性有些強,竟然當真答應下來,不知道他是誠心還是客套一下。不過沒關係,咱不和你客氣。
“那就準備吧,明年等待召喚,去遼東。”
朱允炆攔住了想要說話的楊士奇,嚴肅地對孔公鑑說。
孔公鑑深吸了一口氣,問:“去遼東,教化誰去?”
朱允炆揹負雙手走至堂中央,目光冷厲地說:“女真!”
孔公鑑瞳孔一寒,楊士奇錯愕不已,夏元吉若有所思。
女真!
朱允炆說出這個名字,心頭很是沉重。
別看大明在遼東設定了遼東都司,安排有一定的衛所,但整體上來說,大明對遼東的控制依舊是很弱的,可朝廷中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並沒有多少人談論遼東。
在朵顏衛被打服,韃靼西遷之後,遼東的主要勢力可以說有三股:大明,女真,還有一個是朝鮮。沒錯,就是朝鮮。
雖說李芳遠臣服於大明,朝鮮是大明的屬國,但其對遼東依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尤其是建州女真中的一些部落,他們是直接臣服於朝鮮,而不是臣服於大明朝的。
洪武年間,馮勝北征解決了納哈出,元朝勢力逐漸被肅清,原本被元朝控制的女真,一部分直接投靠了朝鮮,一部分則自己過自己的日子,連大明都不理睬,真正親大明的並沒幾個。
朱元璋對於女真部落的問題並沒有深入的考慮,設定遼東都司與一干衛所,直接的原因還是擔心高麗那幫泥腿子過來搶大明的糧食和土地,對於女真部落的問題,並沒有作深入的佈置與安排。
不是老朱不想,而是因為忙著收拾北元,畢竟明初降服納哈出的目的就是佔據遼東一塊地盤,切斷北元的後路,方便徵沙漠,這也是藍玉敢帶著十幾萬人,沒有後顧之憂,開戰捕魚兒海的原因。
明朝在敵人定位上,最大的敵人就是北元,韃靼和瓦剌,女真?算了吧,這群分散的落後的部落,連吃飯都成問題,根本不足以對抗大明。
可以說,縱覽明一朝,真正對大明造成生死存亡危機的,還真的是瓦剌與韃靼,這個定位是沒有錯的,至少開國兩百三十年內這個定位是沒問題的。
可大明忘記了一個問題,擂臺就這麼大,打擂的選手可不只是韃靼與瓦剌,當這兩個選手無力還手的時候,很可能會有另外一個選手入場,登上擂臺。
而這個新的選手,就是女真。
經過了洪武朝幾次戰爭,加上南征拿下交趾,大明的防禦重心可以完全轉移到北面,這裡包括西北、正北與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