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北策,抄家賺錢(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域是一塊寶地,絕不是什麼負擔,治理與經營的好,絕對可以成為西北最強的屏障,向北威懾瓦剌,向西威懾中亞諸國,南面可以確保烏斯藏(西藏)不出現問題。
至於葡萄是別想了,那麼遙遠,到了京師也就成葡萄乾了,日後倒是可以釀製葡萄酒……
《萬古神帝》
朱允炆的目光已經超出了收回西域,轉到治理西域方面,這多少讓解縉、徐輝祖等人哭笑不得,畢竟帖木兒很強,他若東征,怕會帶數十萬大軍,這戰鬥還沒打,你已經開始著手勝利之後的事了,是不是太不尊重帖木兒了?
朱棣並不覺得朱允炆如此不妥,他是皇上,治理天下才是本分,自己是將,帖木兒是自己的菜,不需要朱允炆總伸筷子,這樣彼此都舒坦。
中秋夜議西北,讓朱允炆逐漸清晰了統治西域的路線,剩下的就是敲定軍事、民生、衛所、後勤等方面的細節。
有鑑於征伐安南超前準備的優勢,考慮到最大限度減少民力征調,最大程度保障軍隊行進速度,最大支援神機炮與武備,朱允炆決定自今年九月份起,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設定大型糧倉。
考慮到這部分糧倉位置偏遠,為降低朝廷運糧成本,夏元吉提議將北平、遼東邊商取消三分之二,轉入西北,這些地方糧食供應可透過水師以海路來供應,同時鼓勵西北等地方收糧儲糧,吸引周圍糧商前往西北,比如川蜀糧商、關中糧商等。
至於京軍兵力的調動,自然不可能提前一年兩年,但神機炮、虎蹲炮、火銃與火藥完全可以提前運往西北。
朱棣知道這次戰鬥非同小可,帖木兒縱橫數十年,滅國數十,極富軍事才能,為保萬無一失,獅子大開口:“神機炮的數量應不低於六百門,虎蹲炮數量兩千門,地雷,手榴彈需要萬餘,火銃至少配備一萬把。火藥、火藥彈、炮石等準備充分,另需打造五百八牛弩、二百床弩……”
夏元吉臉色越來越難看,八牛弩與床弩這些玩意威力巨大,通常都是用來攻城直接鑿在城牆上,將士順著這些大木頭爬城用的,朱棣竟然想要拿出來打騎兵……
這玩意造價可不低,好的八牛弩沒個八兩銀子很難打出來,比鐵疙瘩的火銃還貴。
朱允炆沒有猶豫,全部都答應了下來,保證道:“朕會下令二炮局、兵仗局全力以赴,爭取在一年內將你所需物資送至西北。日後你與徐輝祖負責西北戰略,留意情報,做好準備吧。”
朱棣連連點頭,心頭很是舒坦。
至少從現在看來,朱允炆不打算將自己藏起來,自己依舊有用武之地,為這大明!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戶部怕是最辛苦的了,西北如何設定糧倉,需要你多多用心。”
夏元吉凝重地答應下來。
打帖木兒與謀求西域不同於徵安南,京師向南有許多產糧區,廣州更有不少糧食,營造糧倉與儲備糧食難度並不大,但西北就完全不一樣了,山西人口大省,糧食也就夠自己吃的,多也多不到哪裡去,陝西還好,關中平原至少算個糧倉,但問題是那裡耕作了千餘年,土地退化的有些厲害,就是不知道能抽出多少糧食來……
好在南面川蜀有一大片良田,連年又是豐收,應該可以籌措不少糧食。而剩下的不足部分,就需要透過各地糧食進行調控,這是一項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不是隨手指下地圖就能確定下來的。
徐輝祖有些不甘心,請求道:“皇上,臣雖掌管五軍都督府,然全賴父親福澤,沒有軍功在身,實在是難以服眾。此番西北之戰,朝廷將會收回西域,如此變局,如此戰爭定會留名千古,彪炳史冊,臣想奔赴前線……”
朱允炆深深看著徐輝祖,此人是有本事的,這一點可以確定,但他的本事到底有多大,歷史沒有給他這個舞臺,現在要圖謀西域,是時候給徐輝祖一個機會了。
“你可以去西域,但具體擔任什麼職務,需要四叔說了算。”
朱允炆笑著說。
徐輝祖看向朱棣,哈哈大笑:“終於輪到我了,燕王,給我個先鋒如何?”
朱棣連連搖頭,魏國公怎麼能當先鋒,萬一有個閃失,對士氣影響太大了,還是留在中軍或後軍吧。
明月,在徐輝祖纏著朱棣要先鋒的歡笑聲中逐漸西移。
八月十六日。
大明皇帝、皇后北巡開始,京師的動靜很大。
畢竟是朱允炆登基以來第一次正規意義上的巡視地方,禮部不敢怠慢,依據帝王鹵簿制度,設定了一千六百人的隨行隊伍。
在朱允炆看來這排場實在是有些浪費,但在禮部看來,這已經是帝王最低的出行級別配置了,若按照最高階別的禮制,光是儀仗隊就不下三千人,再加上隨行的官員、護衛,沒個五六千人都不好意思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