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中秋議西北(第2/2頁)
章節報錯
聰明人,看得清楚形勢。
朱允炆看清楚了,如果大明真的需要對抗帖木兒,朱棣是最好的人選。
朱棣看清楚了,朱允炆沒有開玩笑,他真的同意自己以主帥的身份帶兵去西北。
“怎麼,你不願意?”
朱允炆見朱棣不說話,於是問道。
朱棣眼眶一熱,上前一步,高聲道:“臣願意!”
武將就應該活在戰場之上,縱橫馳騁,生死交鋒!朱棣喜歡戰爭,嚮往戰爭,同時也享受戰爭。只不過建文朝以來,朱棣唯一一次出征,還是充當寧王的輔從軍,按照寧王的謀劃進行的突然襲擊,僅此而已,即不過癮,也不夠爽。
安南戰爭是一次好的機會,可惜姚廣孝沒有支援自己,朱允炆也沒有支援自己,讓張輔成為了主帥。
現在帖木兒可能東征,朱棣不止一次地想,朱允炆到底會不會用自己。
現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朱棣此時此刻是幸福的,似乎看到了戰爭的烽火狼煙,聽到了軍號嘹亮、萬馬嘶鳴,感覺到了蕭瑟與慘烈,渾身的血液熱了起來。
朱允炆欣慰地看著朱棣,他甘願為臣,對自己的定位很準確。
“四叔,帖木兒非是尋常之人,無論是其本人還是其軍隊,都不容小視,尤其是重騎兵,極難對付,若沒有好的對策,可能會吃大虧。”
朱允炆提醒道。
朱棣自然清楚重騎兵的厲害,且不說金國五千鐵浮圖縱橫天下,威名遠播,就說大明京軍中,也有一支重甲騎兵,不過數量多少有些可憐,只有一千。
雖然數量少,但其戰力是極強的,尋常弓箭無法傷害其分毫,輕騎兵迎戰只能落敗。
但對付重騎兵也是有方法的。
比如岳家軍對付重騎兵的方法就三樣:
第一重弩,重錘,重棒子。
重騎兵穿得再厚,粗大的弩箭打在鐵甲上一樣要難受,如果弩箭力道足夠大,完全可以將人從馬上帶飛出去。同樣,重錘砸一下,重棒子輪一棍,雖然打在厚重的鎧甲上,但這股力道可是要傳導給身體的……
第二盾牌與重斧。
盾牌擋住重騎兵衝勢,重斧掄起,直接砍馬腿。
這一招類似於後世炸坦克的履帶,沒了腿你還怎麼跑,落了地還沒辦法收拾你?當然,這一招說得容易,做起來有點難,畢竟直接貼近重騎兵的風險很大。
第三背嵬軍。
以精銳騎兵對陣精銳騎兵,行不行,幹一架就知道了。
這些經驗都值得大明借鑑,但在朱允炆的軍事構想中,應對重騎兵的方式還應該以火器為主。
朱棣侃侃而談,說起自己應對重騎兵與騎兵的辦法,這些辦法在京軍中演練了無數次,是以三大營配合為主的大規模作戰方式,大致是神機營打頭陣,騎兵猛打猛衝,步兵清理,步步為營。
但這些辦法在朱允炆看來還不夠,於是說道:“對付帖木兒的重騎兵、騎兵,朕以為應以火器為主。二炮局研發的武器改變了作戰方式,神機營作戰需要新的戰術,如何搭配火器使用也是需要用心琢磨的。”
朱棣看過張輔遠征安南的戰報,清楚新式神機炮、虎蹲炮與火銃叢集作戰的威力與優勢,但張輔所用的戰法是以攻城為主,自己需要研究的是以剋制騎兵為主。
火器打騎兵,如何避免打一炮就沒用了的問題,是朱棣必須考慮的。
中秋夜,朱允炆與朱棣、徐輝祖等人縱論西北之事,無論是夏元吉還是解縉,都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朱允炆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與帖木兒打一架,然後將失去的西域收回大明版圖!
戰爭已是不可避免,那就全力以赴吧。
夏元吉並不介意,受益於洪武與建文四年積累,尤其是建文新政,遠征安南等,戶部現在的問題不是錢少,而是錢多。
財大氣粗,拿錢打一仗戶部完全沒壓力,唯一有點壓力的就是西域後續治理的花費。
但朱允炆卻不擔心西域會花多少錢,一旦控制西域,那裡將有無數土地可以種植棉花,也可以安排無數人去開採石油。
棉花與石油,足夠支撐起西域,也足夠控制西域,這是朱允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