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欲取西域,先取哈密(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京師。
朱允炆並不清楚帖木兒與巴耶塞特的戰爭已經結束,但很清楚這一戰的結果。
不出兩年,西北局勢將會發生劇變,到底要不要早一點引帖木兒東進,藉此收服西域,朱允炆並沒有下定決心。
雖是如此,但陝西還是收到了戶部撥付的八十萬兩,這筆財政只有一個用途:
修路。
按照朱允炆的規劃,需要在陝西投入巨大人力與資金,用混凝土道路將西安、蘭州、西寧、涼州、肅州串聯起來。
但如何安排道路,如何保障混凝土材料後勤,調動多少人力,幾線同時施工,這都是問題。哪怕是將調五萬衛所軍士投入到混凝土道路施工之中,也不是短短一年就可以修通的。
修路很難,尤其是大西北,一旦入冬,過寒的天氣很難保障施工質量。
雖然工部表示反對,朱允炆依舊力排眾議,堅持將修路的重心放在西北方向,在朱允炆看來,帖木兒來或不來,大明都必須拿下西域。
原因並不只是後世思維,認為自己來一趟,不把版圖弄完整無法給後世交代。
收回西域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明現在的真正敵人不在西面,在北面。西北的北面是瓦剌,收回西域,可以直接威脅瓦剌的老巢,讓其無法輕易揮兵南下,一旦其老巢空虛,大明的騎兵也不是不可以主動出擊的。
有西域在手,瓦剌就不敢輕易動彈。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想要西域的石油。
隨著醫用紗布不斷生產,石油的供應是越來越緊張,哪怕是大明重新開了石油井,抽取石油速度也快了一些,但一年的產量還不到三千斤,一個月才劃二百五十斤,這可不是一口石油井的產量,而是舉國上下啊。
可沒辦法,大明這片土地石油本來就不多,淺層一些的石油油田更是稀少,大明現在也不具備深採石油的技術與條件,唯一能解決石油供應難題的,那就是西域……
雖然距離遙遠,成本巨大,但考慮到醫用紗布事關軍士性命,關鍵時候還能點石油當武器,相對而言,距離與成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片土地有油水,大明需要。
吸取漢唐時期的教訓,想要長期控制西域,穩定西域,就必須將西域與中原關聯在一起,讓其服務於朝廷,有價值地活下去。
和要想富先修路的邏輯差不多,要想控制西域,那也得先修路。
修築混凝土道路,是日後控制西域的基礎。
一旦西域有人造反,大明完全可以急行軍挺近,實在不行就殺一堆人,平叛嘛。至於敵人會不會也利用道路優勢反過來對付大明,這問題就更簡單了,隔著一百五十里設定一個混凝土城關不就妥了……
道路穿城關而過,敵人想過路,沒問題,先打城關。
反正混凝土材料築造城關的速度遠土夯更快,也節省人力,更結實耐用,哪怕是被人砍破了,也能修補好……
如果他們真的勇猛,一路打過來,佔領過來,也沒問題,沿著混凝土道路,推進神機炮,遇城關轟城關,遇騎兵轟騎兵,奪回來就是。
“皇上,魏國公求見。”
內侍通報。
朱允炆點了點頭,答應一聲,低頭繼續審視著輿圖,目光盯著西北方向。
徐輝祖行禮完畢,將文書高舉,道:“宋晟在甘肅來信,胡濙已順利抵達甘肅鎮。哈密王安克帖木兒因為宋晟經略西北,惶恐不已,想要請求冊封,使臣已入嘉峪關。”
朱允炆接過文書仔細看了看,嚴肅地問:“你告訴朕,眼下的哈密算不算大明的哈密?”
徐輝祖猶豫了下,道:“若以君臣論,是。若以臣民論,不是。”
朱允炆皺了皺眉頭,圖謀西域,必先圖謀哈密。
但眼下的哈密既是大明的,也不是大明的,這個結果不是薛定諤那隻即死即活的貓,而是真正的現實……
說是大明的,沒錯,朝廷中不少官員是如此認為,畢竟哈密臣服於大明,稱臣入貢,都是臣了,自然是僚屬,連同哈密那一塊地盤。
但對於絕大部分武勳與軍人而言,哈密還不能完全算是大明的,雖然哈密朝臣入貢,點頭哈腰,但大明軍隊沒有完全佔據哈密,沒有實際的控制權。
概括下來,哈密是大明的羈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