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北巡的指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盛世?
朱允炆冷冷一笑,隨手將奏摺丟到旁邊。
後世數十年的努力都沒有實現真正的盛世,無數人還生活在困頓之下,一個個渾然以為到了盛世,一冒出來個表現生活苦的電影,都會有無數人敲鍵盤說賣慘,卻不知道現實遠比電影更慘。
後世都無法實現的盛世,在自己手裡四年就實現了?
開什麼玩笑。
朱允炆對於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溢美華章還糊塗不了腦袋,看似被迷亂了眼,實則不過是一場順勢而為的“陰謀”。
下江南微服私訪之後,朱允炆被眾多官員“說教”了無數次,不少官員奉勸皇上守在京師,莫要到處瞎逛,有些沒情商的傢伙甚至直接說朱文奎還小的話,這就是不懷好意,詛咒朱允炆掛在外面咋辦了……
總而言之,許多官員是不希望朱允炆外出微服私訪的,尤其是不打招呼的出行。
這也可以理解,後世領導視察還需要提前三天打個招呼,搞搞衛生,背背臺詞,串串話術呢,這皇上出去,怎麼也得提前一個月打招呼,給人家準備時間嘛。
即便是打招呼,恐怕也沒幾個人願意朱允炆離開京師,理由也是正當的:
浪費。
不光明正大,微服私訪吧,地方不放心,萬一不小心招惹了,這官服就需要脫了,弄不好還需要換個居所。可如果公開巡遊吧,地方又不能不招待,招待就得花錢,就得拿貢品表忠心。
平日沒辦法巧立名目收稅,但如果皇上來了,官員以孝敬皇上的名義給百姓、士紳要點土特產,沒土特產的交點錢,是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哪怕是被御史、安全域性知道了,也不怕嘛,我們是為了皇上大人,出發點是好的啊,難道說你們御史、安全域性的人不想讓皇上好過?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但在內閣大臣看來,與錯誤判斷盛世來臨相比,多花點錢讓朱允炆巡遊一次更重要。畢竟北巡一次,有助於朱允炆更清醒認識到大明百姓的生活現實,知道還有很多事要做,繼而奮發圖強,勤於政事……
朱允炆看到了黃觀的奏摺,對行禮完畢的解縉笑了笑:“這件事你辦得很不錯。”
解縉會心笑了。
一個隱晦的計劃需要一個配合者才能執行,而負責配合朱允炆的正是解縉。
早在四月份的時候,朱允炆就想北巡,但考慮到朝臣反對,不得不製造出沉浸於“盛世”,繼而怠政的假象,以方便大臣主動提出來讓朱允炆北巡。
解縉從中不著痕跡地引導,並在最後關頭決定了出行的方向,確實瞞過了鬱新、茹瑺兩個老政客,至於陳迪,他的智慧還想不了那麼遠。
朱允炆抬手,身後扇風的侍女退後兩步:“黃觀的奏摺朕批了,朕北巡之日定為八月十六,告之揚州、淮安、鳳陽等地,北巡一應用度無需地方,沒有傳召官員不得離開治下之地甚至是衙署迎接,不得藉機收斂錢財,設定宴請,違旨者決不輕饒。”
解縉連連點頭,這筆錢戶部還是出得起的,不花地方件好事。
朱允炆安排妥當之後,便回到了坤寧宮,看著有些失落的馬恩慧,不由左右看了看,讓侍女退了出去,道:“皇后這是怎了?”
馬恩慧將頭轉向另一側,有些埋怨:“上次皇上出京師,帶寧妃去了江南,這次皇上打定主意北巡,打算帶哪位妃嬪去?”
不等朱允炆說話,馬恩慧又嘟囔了句:“帶誰去都與臣妾無關,只不過這一次又要出去多久?若再如上次出現點大事件,又該如何?”
朱允炆知道,馬恩慧說的大事是齊王叛亂,當時馬恩慧也聽聞到了訊息,膽戰心驚地熬到了水師船隊大勝。對於她而言,當時是緊張與畏懼的,身邊連個出主意的人也沒有,只能在不安中等待。
“這次北巡事關重大,可不是陪誰散心的……”
朱允炆有些無奈。
馬恩慧哼了一聲,有些苦悶。
朱允炆笑著坐在了馬恩慧一旁,道:“朕還沒有帶皇后出行過,不妨和朕一起北巡吧?”
馬恩慧心中開心,但也知道這不可能,聽說過皇上巡遊帶寵妃的,還沒聽說過巡遊帶皇后的,皇后母儀天下,自然不能和寵妃一樣比來比去。
“算了吧,皇上答應過淑妃句容省親,陪寧妃回過杭州,這次既然是北上,那就帶賢妃去吧,他是鳳陽五河人氏,去年鳳陽府遭災,賢妃一直掛念著,卻也沒提出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