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善殿。

內閣大臣陳迪,禮部尚書黃觀,翰林學士方孝孺、國子監祭酒楊士奇,充當迎賓,恭恭敬敬,肅然地站在門外等候。

內侍撐著羅傘、侍女持著儀扇,列於道路兩旁,如此高規格的禮遇,著實是建文朝罕有。

然而,來的人值得!

來了,七十二人,皆是玄青色長袍,頭戴綸巾,手持書卷,有胖有瘦,高矮不一,唯神情肅穆,步步相同,秩序井然。

方孝孺帶人迎了上前,深施一禮:“方希直見過諸位先生。”

陳迪、黃觀、楊士奇紛紛行禮。

冉忠帶人上前,還禮道:“我等不敢稱先生。”

方孝孺哈哈大笑,目光掃過眾人,敬仰不已:“諸位可是賢人之後,若不敢自稱先生,那天底下誰人還敢稱先生?請。”

冉忠淡然一笑,抬頭看去,只見朱允炆已抬腳邁出大善殿的門檻,連忙上前行禮。

朱允炆快速走至,托住冉忠的手,笑道:“古有七十二賢人,今有七十二先生,是朕之榮耀,大明之文福。諸位,請進。”

“草民等愧不敢當!”

冉忠等人感動不已。

“當得!”

朱允炆拉著冉忠,帶人進入大善殿。

大善殿,皇上讀書之地,這裡藏書無數。平時朱允炆看書都是在武英殿或後宮,很少來大善殿,但接待這一群人,武英殿不合適,奉天殿不合適,想來想去,最好的地方,也就是這大善殿,因為這些人來的目的,就是兩個字:

大善!

冉忠入殿,聽聞耳邊傳出禮樂之聲,看向兩側編鐘,不要讚歎朱允炆的用心,側身介紹道:“皇上,臣不負所托,在安全域性、各地官府的支援下,找尋到七十二賢人中直系或旁系,合計三十家,七十二儒。”

一三十歲左右,溫謙儒生上前:“草民顏寶,顏回五十四代。”

“顏回之後?”

朱允炆連忙起身,顏回在孔子七十二賢人中,位列第一,其後人能出山,對於朱允炆的計劃大有裨益!

“先生請入座。”

朱允炆親自安排。

顏寶還禮,寒暄兩句方入座。

“草民閔行,閔子旁系,第五十二代。”

一四十餘歲的先生行禮。

朱允炆笑道:“孔夫子說,孝哉,閔子騫!朕看你閔行,也是一仁孝之人。”

“任不才,任不齊旁系,第五十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