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第三路兵力(二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師,武英殿。
徐輝祖將廣西都司的奏報呈送上來,道:“張輔已率部進入安南境內,隘留關、雞陵關並沒有對大軍行進帶來多少阻礙,按照日期來估算,此時張輔與沐晟應已會師多邦城外。”
朱允炆仔細看著文書,問:“糧草補給如何?”
補給線太長,是大明徵戰安南的最大難題,畢竟是三十萬人,每日消耗可不再少數。
徐輝祖嚴肅地說:“張輔也知補給困難,所以安排了重兵守護後方,涼山州、諒江州與北江州,有近五萬軍士駐紮,同時在北江設定了五座糧倉,真正抵達多邦城外的大軍,只有二十五萬。廣西、廣東征調民工有五萬餘,加上軍士自身轉運,可以支撐前線所需。”
朱允炆拿出輿圖看了看,微微點頭:“北江設定糧倉是對的,這裡距離前線不遠,又處在雞嶺關外,不容易出現意外,安南國內如何?”
徐輝祖微微搖頭,道:“情報送來時,正值張輔出北江,前線狀況訊息尚未送達,不過楊溥已透過流木的方式,將大明弔民伐罪,討伐胡氏父子的文書傳了出去,具體效果尚未得知。”
朱允炆盯著輿圖,嘆了一口氣:“路途太遠,就算是得到訊息,也是十五至二十日之前的訊息,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只是保障好糧草供應,讓其安心在前面打仗。”
徐輝祖笑得有些勉強,確實,如此遠的距離,想幹涉也干涉不了,戰略可以由朝廷定,但戰術問題,必須由張輔、沐晟等人臨機決斷,遠端遙控,處處插手,這個時代根本就不具備條件。
“皇上,大同的文書……”
徐輝祖詢問。
朱允炆將輿圖疊放在一旁,拿起武定侯郭英的奏摺,命內侍傳召內閣大臣與朱棣等人。
待眾人入殿後,朱允炆嚴肅地說道:“昨日接大同急報,瓦剌部落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派遣使臣而來,武定侯核驗其國書與國禮之後,準其入關,你們怎麼看?”
解縉、鬱新等人都有些錯愕。
茹瑺更是緊皺眉頭,道:“派遣使臣而來的竟然是馬哈木等人,莫不是哈什哈已是被殺,亦或是戰敗逃遁不知所蹤?”
朱棣在一旁解惑:“自去年馬哈木偷襲哈什哈以來,兩個部落就開始了長達近一年的戰爭,眼下說分出勝負為時尚早,但可以確定的是,哈什哈在這一場戰爭中受挫,被馬哈木三人趕出了瓦剌傳統領地,至於哈什哈會不會再度崛起……”
《輪迴樂園》
朱允炆也在擔心此事,草原上的事情很難判斷,別看現在哈什哈似乎吃了虧,但誰敢肯定他一蹶不振?就因為一個人還活著,一個族群壯大,成為國家的事不是沒發生過。
鬱新看著文書,面色凝重:“現在馬哈木派遣使臣而來,名義上是臣服我朝,請求冊封,實則是想要透過朝貢的方式休養生息,以壯大族群力量。”
朱棣笑道:“大概是宋晟給瓦剌帶來了不少壓力。”
眾人聽聞,不由莞爾。
宋晟現在名為“宋瘋子”,御史彈劾宋晟專斷獨行,獨攬西北軍事,讓朱允炆撤其職務,不過朱允炆沒有答應。
在西北想要建造起馬場,沒有統一的調配與軍事部署是很難的,畢竟大明沒那麼多好馬,宋晟只能向西索要,哈密以西、亦力把裡,西面不夠,那就只能出關去北面找馬了,不巧的是,北面正好是瓦剌的地盤。
馬哈木與哈什哈大戰正酣的時候,正是宋晟出關打草谷的時候,許多原本逃命的小部落,因此而被宋晟消滅,至於族群中的戰馬,自然而然被送到了養馬場。
時間長了,都沒人敢靠近長城邊了。
朱允炆也被朱棣說笑了:“宋晟現在為了幾十匹馬都敢出關,可謂是急馬若渴。眼下馬哈木等人派遣使臣前來,與他怕是有些關係。”
估計馬哈木也不想整天提防著宋晟,太累了,索性低個頭。
解縉沉思稍許,道:“不管馬哈木是想避免宋晟偷襲,還是休養生息,他派遣使臣而來,都希望得到大明的冊封,以緩解大明與瓦剌之間的關係。依臣看,冊封馬哈木等人並無不妥。”
陳迪甩袖而出,反對:“馬哈木請求冊封與入貢,顯然是蟄伏之策,等他變得強大起來,定會將刀鋒對準大明,若今日養虎為患,他日必為虎傷,臣認為應拒絕馬哈木冊封與入貢。”
茹瑺看著解縉與陳迪相互爭辯,連忙插了句:“臣認為答應馬哈木等人冊封與入貢,利大於弊。”
朱允炆看著茹瑺,抬手道:“茹閣不妨仔細說說。”
茹瑺不愧是掌管兵部多年的人,直言:“雖然眼下瓦剌看似強大,但經過馬哈木與哈什哈的戰爭,也定是折損不少,需要時間休養。然我朝也需要時間,尤其是馬場初建,不宜生變。再者,瓦剌居西北之外,對我朝威脅小,而韃靼居山西以北等地,隨時都可能威脅邊境,朝廷不妨扶持馬哈木,讓其與韃靼對峙,我們作壁上觀。”
徐輝祖拿出了一份輿圖,指了指瓦剌與韃靼的勢力範圍,說:“從位置上來看,韃靼居草原中部大部,瓦剌地處西北,韃靼一旦寇邊,其威脅確實超過瓦剌,而且今年韃靼內部很是平靜……”
朱允炆清楚,徐輝祖的意思是韃靼也在休養生息,如果給他們更多的喘息時間,對大明的威脅更重,畢竟就在家門口。
“可若是如此的話,就會讓瓦剌坐大西北,這也是一個巨大威脅。”
朱允炆皺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