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佯攻取得成功,張輔將楊溥派到了徐凱軍中,徐凱聽從了楊溥的建議,將大明旗幟、軍旗插在了嘉林渡口處,同時命令軍士砍伐樹木製造船筏,並以虎蹲炮炮轟對岸營寨,聲聲震天,頗有從嘉林一舉渡江的架勢。

待在多邦城中的範元瑰果然被嘉林的動靜所吸引,下令城外的大將陳大樸調兵阻攔,擊其半渡,不準明軍過江。

陳大樸考慮到對面就是張輔的大營,調動正面軍隊很容易造成防禦空虛,傳令上游軍士夜間乘船而下,至嘉林地區搶奪明軍的舟筏。

十月二十五日夜,嘉林渡口發生激戰,安南調一萬大軍、百餘舟船進攻徐凱的軍隊,徐凱率兵反擊,憑藉著火銃、弓弩、虎蹲炮,遠端擊殺安南軍。

安南軍的目的是徹底毀掉明軍的船筏,而並不是打敗徐凱,而徐凱的目的是藉機殺傷安南軍,吸引其更多兵力進入嘉林,為上游渡江爭取機會。

雙方都很拼命,安南軍一掃往日頹廢,殺出了氣勢,徐凱剛剛造好的船筏還沒試航,就被燒了。徐凱憤怒了,命令虎蹲炮瞄準了覆蓋江面,誰的船也被想跑!

一艘艘船在江面上炸開,成為了一堆殘木,不少軍士溺水而亡,江水被染成了紅色。安南軍見達到了作戰目的,便整軍撤回。

徐凱這邊損失了三十餘人,都是安南兵用火銃或弓箭射殺的,受傷的多達二百餘。至於安南兵,那就不好數了,河水是流動的,屍體已經衝了下去。

為了更大限度的支援沐晟,徐凱又命人準備了一批船筏,畢竟安南樹多,造船需要技術,速度稍微慢點,弄木筏可就不需要那麼麻煩,弄個上百木筏還是容易。

陳大樸認定了明軍會從嘉林渡河,因為正面的張輔在調動軍隊支援嘉林,為挫敗明軍過江企圖,調動軍士與船隻,沿嘉林一帶三里內佈置了重重防禦。

當日晚間,徐凱沒了動靜。

就在陳大樸懷疑徐凱是不是睡著了,忘記下令進攻時,河流中漂浮而來一具具屍體,軍士來報:“沐晟帶兵強度宣江、洮江,正逼近洮江!”

陳大樸臉色一變,當即下令船隻溯流而上,大軍向上遊支援!

軍令傳出,一艘艘船隻離開嘉林,而就在此時,徐凱不再沉默,下達了渡江命:“敵人已亂了陣腳,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今日若是不勝,我等如何對得起皇上,對得起大明?!”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徐凱是張輔安排的佯攻部隊,但佯攻不意味著不會真的進攻,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都是兵法,因勢利導,隨機而變,方可戰而勝之!

陳大樸急匆匆剛走出五里路,就看到下游對岸一片火海,虎蹲炮再次炮轟岸邊守軍,而河流之中已有船筏不斷過了江面。

“外圍守不住了!”

陳大樸滿是痛苦,明軍一旦進入北岸,那就會徹底站穩腳跟,軍隊會源源不斷進入,想要在這裡與其戰鬥,將其趕走,實在是太難。

但範元瑰下達了死命令,務必要守住江面,否則就要自己的腦袋。

陳大樸一邊分兵去阻擊徐凱,一邊調兵前往上游阻擊沐晟,而就在陳大樸手忙腳亂的時候,對岸的張輔軍營中不斷傳出神機炮的聲音,對著北岸安南軍不斷轟擊,陳大樸以為張輔要過江,當即轉頭跑向多邦城。

這裡待不住了,必須進城。

陳大樸想要活命。

張輔看著對岸的守軍,無數人失去了指揮,有人朝著江邊殺來,有人朝著多邦城逃去,一些營寨亂雜不堪。

“報!”

“講!”

“徵夷副將軍沐晟已進入洮江北岸!”

張輔指了指眼前的江面,說:“那就搭建浮橋吧,神機炮太重,轉運幾十裡太耽誤時間,就在這裡搭建浮橋,正對多邦北城門!”

“遵命!”

韓觀等人領命,安排軍士準備搭建浮橋。

浮橋,即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樑。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梁”,記載周文王姬昌于于渭河架浮橋的事。

東漢光武帝時期,四川割據勢力公孫述曾在長江上架設江關浮橋,以對抗東漢光武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長江浮橋。

隋大業元年,河南洛陽洛水上建成天津橋,這是第一次用鐵鏈聯結船隻架成的浮橋。後來李世民還走過這一條浮橋,寫下了“暫低逢輦度,還高值浪驚,水搖文鷁動,纜轉錦花縈”的詩句。

唐宋時期,浮橋搭建技術日趨成熟,到了明代,浮橋多為軍用,臨時性質的,眼下大軍要過江,自然需要大型浮橋。

大明軍士的執行力很強,後方山木不斷被砍伐,舟船逐漸齊備,三日後,鐵索連舟,橫過三江江水,一片片厚重的木板鋪設在船隻之上,形成了一條通道。

張輔率兵過江,多邦城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