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深深看著寧妃。

寧妃手輕輕擦過耳邊,道:“那臣妾就斗膽直言了,去年時,皇上說要在今年冊立文奎為儲君,出閣讀書,眼下已是十月,緣何沒了動靜?”

朱允炆看著寧妃,並沒有說話。

寧妃憂慮地說:“這些話,皇后不敢問,也不能問,可臣妾沒有這個顧慮。若一直拖延下去,太后不安心,皇后不安心,臣妾更不安心。”

朱允炆平和地問:“你有什麼不安心的?”

寧妃長長嘆息:“皇上不是明知故問,臣妾從未想過其他,只想文垣平平安安長大。”

平平安安?

朱允炆看著寧妃,是不是把馬恩慧想得太壞了一些。

不過話說回來,皇后沒孩子弄死其他孩子,有孩子弄死其他孩子的情況還是有的,母憑子貴四個字反過來,那就是兩個字:冷宮。

不過朱允炆相信馬恩慧不是那樣的女人,她的性情自己還是清楚的。

“就因為你心思多,所以皇后都不敢來這裡了。你還是給皇后請罪吧,免得朕說你。”

朱允炆笑了起來。

寧妃不解,剛想說話,就感覺身後有人走了過來,轉身一看,正是皇后馬恩慧,不由臉色一白,連忙行禮。

馬恩慧哼了一聲,問:“寧妃啊寧妃,本宮是那種妒婦嗎?”

寧妃低著頭辯解,卻顯得有些蒼白。

馬恩慧不滿,對朱允炆說:“臣妾可是不敢去鍾粹宮了,免得有人擔心孩子安危……”

寧妃很想鑽到地縫裡去。

馬恩慧挖苦著寧妃,朱允炆笑了笑,說:“好了,起來吧。”

寧妃瞥了一眼朱允炆,起身對馬恩慧道歉:“都是臣妾一時糊塗,胡思亂想……”

馬恩慧翻了個白眼:“今年夏日兩地遇災,秋日又是大軍出征在途,眼下安南未定,皇上推遲冊封太子是情理之中的事,怎麼,你還真以為皇上動了廢長立幼的心思,本宮再心狠手辣一點,把文垣給沉了?”

寧妃臉色蒼白,有些無助。

朱允炆總算是明白了一句話:一孕傻三年,這句話很可能不是調侃。寧妃自生產後心思就有些多,還都是一些沒腦子的心思,估計要吃三年好的才能補回來吧……

“好了,皇后可沒怪你,推遲冊封太子是皇后的主意,不料你能想這麼多。今日朕在這裡作個和事佬,這件事就此過去了。”

朱允炆拉著寧妃與馬恩慧的手,疊放在一起。

寧妃知道自己錯怪了馬恩慧,誠懇道歉。

馬恩慧拍了拍寧妃的手,權當是懲罰,然後說:“本宮讓人打了長命鎖,走吧,我們去鍾粹宮看看孩子。”

朱允炆看著馬恩慧與寧妃走了,這才安心一笑。

朝廷內請求早點冊立太子的聲音始終都有,尤其是朱文垣之後,聲音更多了一些,甚至連禮部尚書也參與了進來。

早點冊立太子是有好處的,以示朝廷後繼有人,帝系可代代傳承,對於穩定朝廷與民心都十分重要。早點立了太子,也省得後宮其他妃嬪、宦官等生出野心,少了許多爭鬥。最關鍵的還是對帝國將來有好處,太子立下,便可出閣讀書,養德修身,學習禮樂文史、治國安邦之策。

元旦,冊封太子吧。

朱允炆下定了決心,抬頭看向落日。

餘暉,撒在隘留關上。

張輔登上隘留關,對袁嶽的指揮與作戰給予了高度評價。

因為明軍從攻打到佔領隘留關的時間太短,留在隘留關的安南守軍大部都沒來得及撤走,被殺五百三十二人,俘虜多達一萬一千人,餘者逃竄向了雞陵關,就連主將黎威都也被俘虜。

張輔審視著被綁縛而來的黎威都,道:“黎威都,我聽過你有個名號,叫鐵漢子。現在看來,你有些名不副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