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鍾粹宮。

朱允炆看著搖籃中的兒子,兩隻小手半握,睡得恬靜。

寧妃款款走來,生怕吵醒孩子,輕柔地說:“文垣這方睡下,皇上就來了。”

朱允炆伸手輕輕碰了碰朱文垣的臉,一臉笑意:“睡著好啊,聽說他可是能折騰。”

朱文垣,是朱允炆親自給起的名字。

垣,取自《尚書·周書·梓材》。

原文是:

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

『引養引恬。』

自古王若茲,監罔攸闢!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惟其陳修,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茨。

翻譯過來就是:

王者教導諸侯和諸侯國的官員,他的誥命是用什麼呢?

就是‘長養百姓,長安百姓’。

自古君王都像這樣監督,沒有什麼偏差!

我想:好像種田,既已勤勞地開墾、播種,就應當考慮整治土地,修築田界,開挖水溝。好比造房屋,既已勤勞地築起了牆壁,就應當考慮完成塗泥和蓋屋的工作。

垣者,牆,引申為城牆,保護之意,取為垣字,是希望朱文垣成為一個守護大明的人。

在朱允炆看來,朱文垣好過朱文圭(歷史中建文帝第二子的名字),圭是個什麼東西,美玉?咋看咋是土上加土,頂這個“圭”字過日子,也就是這個時代說人烏龜王八是好詞,換到幾百年後試試……

雖然孩子活不了那麼久,但歷史書能,萬一後世孩子指著歷史書問,這個兒子為啥叫個“圭”,當爹的是不是缺心眼……

寧妃有些疲倦,看了一眼小傢伙:“可不是,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力氣,醒來就鬧騰,不累了不知道睡覺。”

朱允炆輕輕推了推搖籃:“有力氣好啊。”

寧妃含笑不語。

朱允炆拉著寧妃的手,道:“讓她們看著文垣吧,你陪朕走走。”

寧妃臉微微一紅,陪在朱允炆一旁。

剛進十月,算是入冬了。

南京多少還有些秋涼,算不得冷。

池邊亭子,朱允炆揹負著雙手看著南方,對寧妃說:“今日,大明會對安南發動全面反擊。”

寧妃聽聞,收斂的笑意,認真地說:“臣妾相信,大明軍隊一定會奮勇殺敵,為大明開疆拓土。”

朱允炆眼底透著擔憂:“朕不擔心張輔與軍隊,朕擔心的是時間。”

打下安南,朱允炆是有把握的。

最大的變數在於時間,五個月內張輔能不能拿下安南全境,這是最關鍵的。

若超出五個月的時間,雨季來臨,蚊蟲滋生,說不得軍士水土不服,瘧疾橫行,到時候想打也打不下去。一旦後繼無力,胡季犛或其殘餘勢力,反明勢力不斷反擊,那將重蹈元朝覆轍。

時間!

朱允炆握著拳頭,希望這個冬天能長一點。

寧妃輕輕拉著朱允炆的衣袖,道:“皇上,臣妾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我們之間還需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