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也保舉韓觀。

朱允炆看向韓觀,道:“韓都司,你意下如何?”

韓觀走出,肅然道:“臣為大明將領,但凡皇上有需,定揮戈南下,滅絕賊寇,赤地千里!”

朱允炆微笑著點了點頭,對其他人問道:“你們意下如何?”

朱棣、朱權、何福等人沒有意見,畢竟是洪武名將,又是鐵腕治軍,戰鬥力有保障。

鐵鉉、徐輝祖也很滿意。

“臣認為,或有更好人選。”

姚廣孝站了出來。

“哦,是誰?”

朱允炆問。

韓觀轉頭看向姚廣孝,這個和尚要拆自己的臺?

姚廣孝沒有在意韓觀凌厲的目光,燕王想領兵自己都反對了,何況你韓觀:“臣以為,張輔是征伐安南,最合適的主帥當屬張輔。”

此言一出,頓有嘈雜之聲。

張輔是廣西都司衙門的指揮同知,韓觀是都指揮史,從官職上來看,韓觀是張輔的上級,當著張輔的面說他能力不足之類的,實在太拉仇恨,加上張輔是朱允炆親自提拔出來的新秀人物,韓觀也不想得罪,面對姚廣孝保持了沉默。

韓觀不說話,不意味著其他人都啞巴。

朱權反對:“皇上,張輔一戰成名,是領兵打仗的好苗子,也是一將帥之才。然他畢竟沒有帶過大軍,突然作三十萬軍隊的主帥,實在是有些冒險。要知將兵,有千,萬,十萬,多多益善……”

何福深深看了一眼鎮定自若的張輔,對朱允炆道:“臣認為,張輔雖有大才,然威信畢竟不足,驟然提拔為三十萬大軍的統帥,怕是不妥,還請皇上三思。”

朱允炆也清楚,相對於韓觀、何福等人,張輔最大的不足就是資歷淺,經驗不足,只憑著廣西的軍功初露頭角,尚且很難直接作為三十萬大軍的統帥。

在朱棣時期,張輔也不是作為主帥出征的,而是作為朱能的副將,只不過朱能病死途中,張輔這才接過了指揮權,展現出了自己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

但那是在特殊情況下的接班,可現在是正常情況,總不能安排一個人,半路突然掛了,張輔再接班吧……

是相信張輔的軍事才能,給他登上名將舞臺的機會,還是選擇韓觀,走另一條歷史路線?

朱允炆看向姚廣孝。

姚廣孝面對眾人的質疑,自信地說:“臣舉張輔,理由在四,諸位不妨聽過之後再作評判。”

“講。”

朱允炆平靜地說。

姚廣孝上前一步,對韓觀道:“以韓都司之眼光,才能與張輔論之,上下誰分?”

韓觀臉色一變,姚廣孝這個問題有些要命,如果說自己不如張輔,弱了自己的威嚴,若說強於張輔,又顯得咄咄逼人,不識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