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京師地震,有聲如雷,死難二十餘,傷民過千。

好了。

百官積蓄已久的怒火,徹底爆發了。

我們反對一條鞭法,皇上強制執行了。

我們反對國策,皇上發怒,強制我們執行了。

我們反對屯田商賣,皇上不經過我們,就已經執行了。

不能再任由皇上如此胡來了,是時候站起來了。

為了我們逝去的土地,為了我們被割走的利益,為了我們這代人與後代人的幸福!

官員們,不要再沉默了,團結起來,讓我們反對建文新政,反對一條鞭法、反對國策、反對屯田商賣,我們要恢復祖制!

地震不是人,但卻給了這些人無盡的膽量。

一時之間,百官彈劾建文新政的火焰,徹底引爆朝堂。

一封封奏疏,都聚焦在了一個點上:

皇上德行不修,施政不當,引發上天警告,當下罪己詔,焚天示錯,糾偏以入正道。

“罪己詔?自省書?嘖嘖,這些人,真當自己是漢成帝了啊。”

朱允炆欣賞過一封奏摺,便丟到火爐裡,然後繼續翻看,微微搖頭,道:“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以告不治。這文采,當個教諭最合適不過了。”

古人嘛,他們對地震並不瞭解,給他們講述地震縱橫波,他們也聽不懂。

古人有古人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觀點。

西周伯陽父:天地之氣,不失其序……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好了,“陰陽失衡”說就此登場。

地震,就是陰盛陽衰引起的。

如果哪位年輕姑娘或老姑娘正在努力向上爬,準備攝政、監國什麼的。突然地震了,好了,這位姑娘要倒黴了……

可是,將陰陽之說與地震綁在一起,沒啥價值,你說陰盛陽衰吧,幾百年難得遇到一個女漢子,總不能全靠運氣吧?

《天阿降臨》

學說應該有用,沒用,那還有什麼存在價值?

於是,大家開動腦筋,翻查史書,發現伯陽父提出“天地之氣,不失其序”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然後沒過多久,周朝便覆滅了。

這不是告訴所有人,地震便是亡國之兆,乃是朝代滅亡的跡象?

好了

,“朝代滅亡”說上臺。

可是問題又來了,朝代哪裡有那麼容易滅亡的,可地震又經常出現,你要總用這一招晃點帝王,不砍死你才怪。

這個學說,雖然看似有理,但可靠性不足,實用性不好,風險係數又太高,所以這個學說,也沒什麼市場。

中國人嘛,變通的本事還是有的。

既然陰陽失衡、朝代滅亡學說不管用,咱就創造一個管用且好使的學說。

皇上不是自詡天子嗎?

也就是說,皇上他有兩個爹,一個本生爹,一個非本生爹——老天爺。

這好辦了,既然老天爺是你爹,那你這個當兒子的德行不修,你爹肯定會不高興,下個暴雨,那是陰沉著臉,弄個旱災,那是給你臉色看。

如果你不聽話,或施政錯了,惹你爹發怒,一拍桌子,好,這就是地震。

地震越大,死的人越多,說明你爹越是生氣,也說明你犯的錯越嚴重。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道歉,知錯悔改,善莫大焉。

因為老天爺這個爹在天上,你又沒交通工具飛天出差,所以只能寫個罪己詔,燒了之後,這些文字,便隨風而上九萬里,算是送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