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朱允炆不是大臣,上午請個假,下午就出發,誤工一個月也不打緊,活總有人可以代替。

問題是,自己的活誰能代替?

內閣是可以處置很多事,但一些干係重大的事,作為皇帝若不操持,拿個主意,那這大明到底是姓朱,還是姓內閣?

諸事掣肘,讓朱允炆一時無法抽身。

“準備殿試吧。”

朱允炆沒有再堅持,過去的悲劇無法挽回,唯能做的,就是竭心盡力做好當下。

就在貢院牆外貼出黃榜,一干進士彈冠相慶的時候,在大明的南方——安南卻是另一幅景象。

安南,西都(清化),仁壽宮。

金碧輝煌的王宮裡,一身黃袍的胡季犛坐立不安,丹鳳眼中時不時閃爍出陰冷的殺機,然而當殺機隱藏之後,遮蓋不住的是畏懼與不安。

世子胡元澄、胡漢蒼就站在一旁,低頭不敢言語。

胡季犛止住腳步,回頭看向兩個兒子,厲聲道:“胡杜被殺,我們胡朝應做何打算,你們可有個主意?”

胡元澄瞥了一眼胡漢蒼,想說話卻又止住。雖然自己為胡季犛長子,胡漢蒼為次子,但從血脈上來看,胡漢蒼是徽寧公主陳氏之後,流淌著陳氏王朝的血脈。

胡季犛成功篡位,登上皇座,然朝廷之中依舊有不少親陳氏的大臣,所謂的陳朝遺臣。或許是為了拉攏他們,胡季犛將次子胡漢蒼立為太子。

二弟成了太子,當大哥的自己就尷尬了。

胡元澄雖心有不滿,卻不敢表露,對於自己的父親,他可不會遵循什麼“虎毒不食子”的規則,只要對他有利,什麼老子兒子的,該幹掉絕不會猶豫。

三日前,父親胡季犛找到自己,讓自己對一對聯,對聯以“硯”為名,出上聯為:

此一卷奇石,有時為云為雨,以潤生民。

翻雲覆雨乃是帝王之道,潤澤萬民,又是帝王之術,自己如何會不知道父親的心思,他在揣測自己是否有野心篡位!

幸是當是,回道:

這三寸小松,他日作棟作梁,以扶社稷。

以下聯告訴父親,自己只想當胡朝的棟樑,是扶持社稷的臣子,會安心輔佐弟弟胡漢蒼,不會幹掉他,自己上位的。

胡元澄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是不是足以讓父親放心,但此時還是不要第一個說話的,作為老大,身居老二,那就得丟下老大的架子,有老二的覺悟。

胡漢蒼見胡元澄沒有言語,心中頗為滿意,上前一步,回道:“父皇,明廷竟殺我大將,屠我將士,此仇不可不報。然眼下我們籌備不足,不宜直接與明廷再起衝突,應爭取更多時間,以籌力量,再戰明軍!”

“哦,你認為我們應該與明廷作戰到底?”

胡季犛盯著胡漢蒼,目光銳利。

胡漢蒼堅定地回道:“我胡朝立於天地,焉能為明廷所欺?思明府原本就是我朝領地,奪回來是理所當然之事!胡杜之敗,皆是大意,若重整旗鼓,勝敗誰屬,尚不可知!”

作為胡季犛的接班人,胡漢蒼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在任何立場上,都與父親一致!

胡季犛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那自己就得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