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展開李芳遠的信,仔細看著,眉頭漸漸皺了起來,然後將信轉給解縉,道:“你們且看看。”

解縉、茹瑺、楊榮與徐輝祖傳看過之後,都不由有些驚訝。

徐輝祖拿捏不定,道:“李芳遠言說朝鮮倭患嚴重,希望大明出手相助,他此言是何意?”

按理說,朝鮮倭患再嚴重,也輪不到李芳遠來找大明,更不要說是走密信,可偏偏李芳遠這樣做了!

解縉面露難色,道:“燕王曾經見過李芳遠,對此人評價頗高。在臣看來,李芳遠所圖絕不是請求大明出兵、共剿倭寇如此簡單。”

朱允炆微微點頭。

李芳遠的密信雖然是圍繞著“剿倭寇”寫的,但他隱藏的含義卻並非如此。

“遼東都司楊文可有奏報?”

朱允炆詢問道。

徐輝祖搖了搖頭,嚴肅地回道:“朝鮮內部雖有一些混亂,但在邊境附近,並沒有大軍調動跡象。且以朝鮮當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進犯遼東。”

朱允炆坐了下來,審視著李芳遠的信,道:“楊榮,你應該有些看法吧,說說。”

楊榮很是謹慎,雖屢屢為朱允炆、兵部器重,卻從不傲慢,也不張狂,素日裡老老實實隱藏著自己,因為他清楚,自己只是新晉官員。

他在朝廷中的表現,往往只侷限於“少數人場合”。

“皇上,李芳遠密信請求大明出兵,共剿倭寇,恐怕是一個——不尋常的訊號。”

楊榮緩慢地說著,似乎在斟酌著用什麼詞更為合適。

朱允炆抬起頭,含笑看著楊榮,鼓勵道:“不尋常的訊號,說吧,將你的高見擺出來。”

楊榮連說不敢,然後認真起來:“首先,李芳遠沒有資格請大明出兵,他身為靖安君,卻行國王之權,違背禮制,已是僭越。他是一個聰明人,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但他依舊敢於傳書大明……”

茹瑺頷首,插了一句:“說明李芳遠此人有野心,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國王!是吧?”

楊榮看向茹瑺,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對朱允炆道:“茹尚書所言正是臣之所言。”

“一個野心家嗎?”

朱允炆淡然一笑。

看來野心家不止大明有,安南也算是高產,朝鮮也不甘落後。

為了權勢,誰都想要向上爬,尤其是皇室或接近皇室的人。

楊榮再言道:“除了李芳遠有野心之外,還可以看出一點,李芳果雖然成為了朝鮮國王,卻因沒有我朝冊封,其地位不穩。而李芳遠勢力必是足以威脅到了李芳果,甚至還掌握著邊軍。”

朱允炆眉頭一抬,看向徐輝祖,問道:“朕記得李芳遠統管的是全羅道兵馬,邊軍應是咸鏡道、平安道吧,這裡的軍隊也為李芳遠所控?”

徐輝祖搖了搖頭,道:“皇上,據楊文所報,咸鏡道、平安道是忠於李成桂的。”

“呵,李成桂?算了吧。”

朱允炆冷笑一聲,搖頭道。

李成桂建立了朝鮮的李氏王朝,但他畢竟老了,在去年的王子之亂中

,他失去了小兒子小老婆,還被迫將王位傳給了李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