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星空,不見殘月。

朱允炆邁步走在後宮之中,身後跟著幾個內侍、長隨。

廣西都司韓觀的急報遞送到京師,對張輔指揮的永平寨與虎山嶺之戰讚不絕口,稱讚張輔為將才。

這些在朱允炆的預料之中,只是當看到張輔穿越群山,奇襲鎮南關時,朱允炆陷入不安之中,連忙召集了兵部與內閣議事,卻沒一個結果。

解縉認為張輔此舉太過冒險,一旦失利,將會導致南寧衛幾近全滅。茹瑺也認為張輔此人太過貪過,不知天高地厚,一意孤行。

他們不是不清楚控制鎮南關的戰略價值,而是認為此舉不可行!

朱允炆憂心的,正是這一點。

對於山區而言,道路是極為重要的。

有些道路一旦被巨石擋住,或出現了塌陷,很可能饒都繞不過去。

何況是穿越群山?

別說這個時候了,就是後世的那些驢友,帶著各種裝備入山,還有一些落個杳無音信,生死不知。

這個時代的森山老林,大部分是原始山脈、原始森林級的,萬一迷個路、錯了方向,萬一後勤跟不上,萬一山體滑坡……

朱允炆心情很是沉重,回顧整個歷史,敢於穿越群山出現在敵人身後作戰的成功案例並不多,而每次成功,都付出著極為慘重的代價。

比如三國志中記載: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鄧艾憑藉著這一次冒險,滅了蜀國。

可這個過程的艱辛與慘烈,很多人無法透過“至為艱險”、“頻於危殆”來理解。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裡,盯著廣西的輿圖一動不動。

想要穿越群山,抵達鎮南關,需要有紅軍的鋼鐵般的意志,有超越生死的意志!

朱允炆不知道張輔的統治力有多強,不知道南寧衛是不是鋼鐵之師,只能在這裡焦急地等待著。

按軍報發來的時間推算,張輔應該抵達了鎮南關,韓觀也應該抵達了那留與胡杜大軍作戰……

空間的遙遠,意味著時間的漫長。

天亮時,朱允炆整理好朝服,準備上朝。

雙喜擔憂地看著朱允炆,勸說的話還沒說出口,便被朱允炆打斷:“傳梁成同。”

梁成同入殿行禮。

朱允炆詢問道:“英烈商會那邊怎麼回的話?”

梁成同恭謹地回道:“皇上,英烈商會關聯京師三成商家,六成富商,一致表態願為大明新版鈔流通出力。就連晉商方面,也加入了該商會,同樣願為新版鈔推行出力。”

朱允炆聽聞此話,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那你就下去等訊息吧,朝議透過之後,大明新版寶鈔通行於天下。”

銅錢畢竟不適合大商業,也不適合大宗交易。

買個百兩的東西,還得用車去拉一堆銅幣,累人累驢馬不說,僅是點清就需要多少時間了?

紙幣是存在必要的,也是釋放商業潛力的重要因素。

朝會之上,戶部夏元吉拿出了新版大明寶鈔,上奏道:“舊鈔存在諸多問題,其價值已然不如其字貫,歸根到底,在於濫發,且無依據。今改新版,並按民間價值回收舊鈔,旨在解決錢鈔弊病。如今提舉司已籌備妥當,當廣推於民。”

朱允炆示意內侍下發新版大明寶鈔於百官,道:“朕認為,錢鈔乃是國之根本,若濫發無度,必會出現寶鈔貶值困境。由此,日後新版寶鈔發行於民,必以銀銅為本,開出多少銀銅,便發出多少錢鈔,絕不允許濫發,著為律令,當永定於我朝。”

“遵旨。”

戶部尚書黃子澄答應道。

“百官可還有疑問?”

朱允炆問道。

吏部尚書蹇義出班,道:“皇上,以新版大明寶鈔取代舊版,臣無異議。然有兩事還需皇上與戶部言明。”

“哦,何事?”

朱允炆很器重蹇義,此人頗有能力,只是欠缺發言權罷了,如今他坐在六部之首,想來也該發光發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