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思索了下,道:“快馬傳訊山西,二月中開始籌備,五月中可先行初期移民,八月之後,大規模移民,爭取在十月中旬安頓下來,以免天寒傷人。命令北平、開封等接受移民之地,大規模營造居所,調配糧食、衣物、農具,務必在移民抵達之前,準備妥當。”

解縉看向鬱新、黃子澄等人,他們也都清楚,再反駁也改不了朱允炆的決斷,索性便承受了下來。

朱允炆見鬱新面色凝重,帶著悲愁,不由笑道:“在愛卿看來移民是一件困難的事,很可能會為百姓唾罵。不過那是以前的移民之策,朕以為,移民之策可以改上一改。”

“改,如何改?”

鬱新憂愁不解。

開封府原武、陽武等地便是移民而來的人,他們移民多年,依舊衣不蔽體,這樣的移民有什麼作用可言?

除了耗費朝廷糧食,沒有帶來任何收益。

現在齊泰、景清在開封府到處跑,就差拿著自己的腦袋擔保一條鞭法是真的,並分了一大批農具與耕牛,這才讓人活了過來,有了春耕。

現在又是大規模移民,若再現開封府的問題,豈不是徒勞無功,殃民無數?

朱允炆從桌案上拿起一份文書,嚴肅地說道:“百姓不願意移民,說到底是沒有動力,沒有目標,沒有對未來的憧憬。那朝廷為什麼就不能給他們動力,給他們目標,給他們憧憬?”

“一味強制移民,將百姓拴在繩子上,如囚犯驅趕,如此待遇,是移民還是囚民?說到底,移民可行,但在方法上卻出了問題。”

“朕打算換一個思路,告之山西百姓,凡移民出山西,至北平、開封等地落戶者,除提供耕作農具、耕牛外,其田產三年免稅,家人不服徭役,其子孫可免費進入當地府縣修習課業,日後若參與科舉,酌情優選,若有移民中舉,優先選派官員。”

鬱新、解縉、黃子澄等驚訝至極地看著朱允炆。

免稅不服徭役這些都不算什麼,但子孫免費入學的吸引力就太大了。要知道很多寒門子弟,是讀不起書的。

別以為窮人抱個書本就是讀書人了……

讀書需要的錢可不少,書費錢是少,還可手抄,可你練字總需要紙張吧,寫文章也需要筆墨吧,再說了,請個先生不管飯吃,還不給錢嗎?

就算是你學業有成,先生無私,可你去京趕考也需要路費吧,所謂的盤纏……

這筆錢往往是幾十兩計的,尋常家裡,哪裡有人出得起?

君不見紅樓夢中落魄秀才賈雨村,就是因為囊中羞澀,無法讀書,更無法進京趕考嗎?

賈雨村有甄士隱,可對於大明朝的尋常百姓,他們沒有什麼真計程車隱、假計程車隱。

免費入府縣學堂,便意味著向這些人的子孫開了通天之門。

何況朝廷還酌情優選這部分人員為官,如此強的政策,稍有覺悟的百姓便會努力爭取,不,就是那些士紳之家,也必然會爭取這些名額,以求“開枝散葉”,壯大“家族”。

“若這些政策還不足以打消百姓顧慮,那就再加一條,五年之內,朝廷不在五十萬移民中徵調軍士。”

朱允炆擲地有聲地說道。

解縉走出,讚道:“皇上,若行如此移民之策,可改被動移民為主動移民,此策大善,臣以為可行。”

“臣附議。”

鬱新、黃子澄等表示贊同。

以前移民沒什麼好處可言,現在移民有好處了,難度自然降低許多,甚至會有人主動選擇移出山西。

朱允炆見說服了內閣與戶部,便將目光看向雙喜,道:“讓他們入殿吧,山西移民少不了他們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