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了《白蛇傳》的感染力,這個在後世都惹人垂淚的故事,在古代的威力更是不凡,一個個淚漣漣,紅著眼,揪著心,時不時咬牙切齒,咒罵下老禿驢法海。

朱允炆不過是為了法海說兩句好話,人家畢竟也是盡職盡責,替天行道,結果遭遇了集體反對,無奈之下,只好任由她們了……

故事太長,講至二更天還沒講完,昏昏欲睡,只好將這幾個愛聽故事的趕走了。

馬恩慧伺候著朱允炆躺下,溫柔地看著朱允炆,輕輕說道:“臣妾有時候真的看不懂,皇上緣何會如此多才。這《白蛇傳》感人肺腑,讓人愛不釋手,一旦出世,應會與孟姜女齊名。”

朱允炆側過身,看著俏美的馬恩慧,說道:“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故事在民間一直都是千古絕唱,如今添一白蛇,也算是湊齊了四個……”

馬恩慧身體蠕動了下,渴望地看著朱允炆,問道:“那白蛇可盜取到靈草了?會不會被神仙給抓住?臣妾還想要聽……”

“想要?”

朱允炆眼神一亮,一掃睡意。

馬恩慧捶打著朱允炆的胸膛,哪裡聽人說話,只截兩個字的……

翌日。

內閣、兵部、燕王與五軍都督府便將朵顏衛索要駐牧權的方略遞了上來,朱允炆仔細看過,便召集眾人至武英殿商議。

朱允炆指了指幾份方略,道:“你們所提擔憂與方略朕都看過了,燕王叔與五軍都督府更傾向於有備無患,先期加固北方防線,調部分北平精銳駐守喜峰口、山海關、薊州等地,兵部與內閣認為此事尚不表明兀良哈有反意,可透過使臣溝通來解決。”

“到底是以使臣溝通為主,還是加強軍備,以防其變,諸位不妨多講一講。解縉,你認為脫魯忽察兒索要駐牧權,朝廷派遣使臣駁斥,可解決問題嗎?”

解縉走出來,回道:“皇上,使臣能否解決問題,不在於使臣本身,而在於朝廷態度。若朝廷態度堅決,強硬,以雷霆之威降於朵顏衛,脫魯忽察兒必會多慮後果,而非多慮來日。有泰寧衛前車之鑑,朵顏衛定不敢輕易妄動。”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解縉所言也並不是沒有道理,阿扎失裡帶領下的泰寧衛那麼強,都被打得奄奄一息,這才過去七年,脫魯忽察兒等人不會如此健忘吧。

“皇上,臣認為解閣所言不妥。”

朱棣嚴肅地走了出來。

朱允炆看著朱棣,嘴角帶著幾分笑意,脫魯忽察兒的朵顏衛鬧騰,倒是給了朱允炆試探朱棣的機會,處死周王,朱棣並沒有怨恨朝廷,也沒有心灰意冷,消極怠工。

雖然少了一個弟弟吧,但朱棣又不是什麼小孩子,老子都沒了,少個弟弟對他來說,也應該算不得什麼重大打擊吧……

“燕王叔請直言。”

朱允炆沒有居高臨下,而是平緩地問道。

朱棣面色嚴肅地說道:“在臣看來,不能寄希望於兀良哈人自覺,他們本就是未至絕境之下臣服的降將,所圖的就是儲存實力。這些年來,兀良哈的實力已然恢復,遲早會反叛。與其坐等其變,受制於人,不如主動出擊,先發制人。”

朱允炆端起茶,盯著茶湯,說道:“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的道理朕還是懂的,只不過現在還沒到時候罷了。雖然京軍完成了正副三大營改編,

然在朕看來,新軍只有一年,還不足以形成更強大的戰力,不宜輕動。”

“加之脫魯忽察兒所做作為,還達不到動用大軍征討的地步。他是寫的奏摺索要大寧,而不是拿著刀子,帶著騎兵去佔領大寧。”

朱棣沉聲道:“意欲之,便是其罪!”

朱允炆抿了一口茶,看著不講理的朱棣,笑道:“意欲之就罷了,無論如何,帝國北部不能出問題。雖不至直接動用大軍,但也不能毫無防備。若沒有幾分壓迫,脫魯忽察兒怕是會更過分。”

“命令瞿能,統領東勝、興洲、開平等衛所,命北平都指揮同知謝貴率兩萬精銳至喜峰口一線,聽從瞿能指揮,同時加固黃涯、寬城、松亭關等防護,對大寧宣傳十萬大軍進駐喜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