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想要駐牧權?不給(第1/3頁)
章節報錯
船隊入港,軍士紛紛上岸修整,朱能換了馬,直奔宣慰司而去。
鄭和、張玉、梁道明與施進卿正圍著一張海圖爭論著。
施進卿不同意張玉直接北上的想法,道:“北面是滿剌加的領地與海域,他們雖不如滿者伯夷,但也有著強大的實力,且蠻橫侵略,雖然陳祖義極有可能隱藏在這一片海域,可若大明船隊北上引滿剌加敵視,恐怕得不償失。”
張玉據理力爭,手指戳在海圖上,指著滿剌加以東的群島:“陳祖義尾大不掉,任由他坐大,對於舊港宣慰司始終是個威脅,須早日除掉。至於滿剌加那邊,完全可以先給他們通個氣,然後由這裡找到並消滅陳祖義,之後向東北行進,返回大明。”
梁道明很想贊同張玉,只是眼下的問題並不是消滅陳祖義,而是找到陳祖義。
鄭和也清楚這一點,這段時間商人在忙碌籌備貨物,大明船隊也沒有窩在海港,而是四處找尋著陳祖義的蹤跡,可這個傢伙似乎消失了,無論如何找尋,也不見他的蹤跡。
傳言陳祖義於滿剌加的海島出現過,可出現未必是長留,他是海賊,幹一票換一個地方很常見。
朱能入殿,行禮後不甘地說道:“沒有找到陳祖義的蹤跡,一些商船提供的線索都沒有價值,他這次藏的很深。”
鄭和聽聞之後,低頭看著海圖,沉聲道:“那就讓他多活一段時日吧,從船隊上拆下二十門火炮,交付施進卿以作防範之用。”
施進卿沒有拒絕,感激道:“我以性命擔保,我在,舊港宣慰司在!”
鄭和凝重地看著施進卿,說道:“我能做得不多,大明軍士出來許久了,需要帶回去。你放心,舊港宣慰司是大明的領土,大明必不會舍你們於危險不顧。”
施進卿拱手道:“陳祖義不會再得逞,倒是你們返航時需多加註意,錯過了最佳時節,此番北去多是頂風而行,耗時怕會更長一些,保障儲備應到位。”
鄭和微微點了點頭,最好回去的季節當屬夏日,順南風北上,可現在拖不得了,朝廷對於占城的安排如何,是否與安南開戰,鄭和不得而知。
再者,商人貨物已滿,再停留在這裡已無意義,早日帶貨物返回京師,也好讓朝廷知曉南洋富庶,開海禁,利沿海萬民。
至於頂風,鄭和並不擔憂。
現在的福船用的可不是單帆,而是三帆。
最初人們用帆,只能藉助順風或側後風航行,後有了“風有八面,唯當頭不可行”,在宋代時期,便掌握了“船駛八面風”的技術。
“船駛八面風”實現了頂風與逆水而行,當迎面為頂風時,可透過“調戧(船頭)使鬥風”,將頂風化作側斜風,走“之”字型前進。
雖然頂風航行耗費時間會長一些,但畢竟是歸途。
“通知下去,按原定日期,即後日返航。”鄭和說完,便看向梁道明,說道:“也請梁公安排妥當。”
梁道明面容有些滄桑,帶著幾分病態的疲倦,說道:“自少年離家,我就在等這
一日,沒什麼好安排的,葬在故土便是我餘生最大的安排。”
落葉要歸根,這是他的信念。
船隊在整頓完畢之後,開始出港,施進卿帶宣慰司所有官員送行,並許下了為大明捍衛領土的承諾,鄭和、梁道明、朱植、沈一元等人揮手告別。
在雄渾的軍號中,浩蕩的船隊消失在了海面之上。
施進卿看著原本滿滿當當,如今卻顯得空蕩蕩的港口,對鄭伯下令道:“區分軍港與民港,開港迎客,告訴所有的往來商人,這裡將是他們安全的避風港。”
鄭伯肅然應道:“遵命。”
中山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