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門外稟告梅殷與顧三審求見,方收回思緒,走至正殿。

“皇上,周王一案已然查清。”

梅殷面色陰鬱,跪著交上了審訊文書。

朱允炆接過文書,抬手道:“地上有些涼,你們都起來吧,效率如此之高,看來審訊的很順利。”

梅殷謝恩起身,低聲道:“周王全都交代了。”

朱允炆展開文書,仔細看著,每一句對話都沒有遺漏,半刻鐘之後,方抬起頭,對梅殷道:“周王認罪,旁聽之人可有說什麼?”

梅殷微微搖頭,道:“眾人皆沒言語,只平靜地離開,主要是旁聽之人只是耳目,並無發言之權,相信用不了多久,一眾藩王將會上書表態。”

朱允炆低頭掃了一眼文書,帶著怒氣說道:“堂堂藩王竟作出如此之事,若天下人耳聞,皇室尊嚴何在?依你看,周王之罪如何處置?”

梅殷猶豫了下,跪了下來,道:“皇上,周王罪過滔天,按律當斬。然臣懇請皇上,顧及宗室之情,免周王死罪,將其貶為庶人,或囚於牢獄,或放逐邊疆。”

“呵,你倒是顧了親情,可誰顧過那些死去的百姓?幾任知縣死了,周王府長史王翰死了,誰又去顧及他們?皇室宗親是重,可百姓社稷更重!你且下去吧。”

朱允炆冷冷地說道。

梅殷叩頭走出武英殿,看著外面刺眼的陽光,卻感覺不到一絲溫暖。從皇上的話語中可以聽出來,周王這次是危險了。

眼下要爭取的,不是周王的死活,而是周王府其他人的死活。

燕王府。

朱棣聽著丘福的彙報,臉色陰沉至極,問道:“周王當真承認了?沒有任何煎迫與威脅?”

丘福肯定地回道:“梅殷甚至幾次開口,引導周王不要認罪。可洪武二十四年,周王確實秘密離開京師,潛入過開封府,其所圖的,便是黃河奪淮,以淹中原。此事敗露,他便知大勢不可挽回,便承認了一切。”

朱棣無奈地說道:“周王於絕境的不是朱有爋,而是他自己啊!明明是偷入開封府,竟還管不住自己的慾望,如此之人,不可為大業。”

丘福沒有說話,見朱棣疲累,便退了出去。

徐儀華見朱棣面帶悲慼,不由也有些難過,坐在床頭,說道:“皇上安排了這麼多人旁聽,周王又承認了罪行,這件事怕無法善終。”

“善終?哪裡來的善?他只有惡!”

朱棣坐直身子,憤怒地說道:“大明百姓才多少,中原那麼多年才積累出的人氣與底子,都被他一把洪水淹沒了,致使中原尤其是鳳陽府之地倒退十年!至今都沒恢復過來,他已是必死之身!無可救藥!”

徐儀華蹙眉道:“那燕王府這邊如何表態?”

朱棣沉思稍許,才皺眉道:“皇上對開封府首犯任毅等人並沒有牽連家眷,可週王所犯之罪太大,能不能保住周王妃及其世子一干人,很難說。”

“父王,代王、珉王叔在府外求見。”

門外,朱高煦通報道。

朱棣看著徐儀華,道:“讓煦兒告訴他們,我有傷在身不宜相見,讓

他們回去吧。對於周王之事,他們不應該來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