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周王,斬,焚身(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大明,誰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
大明皇帝!
生殺予奪,全憑一念之間,擁有絕對的權勢與絕對的力量,足以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毀滅想要毀滅的所有。
朱橚看著朱元璋將皇帝的權威發揮到極致,任誰都只能瑟瑟發抖,等待著未知裁決的命運!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此滔天的權勢,被幾次壓制的朱橚如何會不心動?
野心滋生如狂草,春生秋長,卻從未枯敗過,直至在洪武二十四年,朱橚終於找到了機會,從欽天監預言北方多雨時,瘋狂終於落地生根……
潛入開封府的朱橚,親自謀劃了黃河奪淮,所求之目的,便是毀掉中原,製造災民。由此,白蓮教便可憑災民造反,而自己居京師策應。
只是可惜的是,黃河奪淮成功了,可白蓮教的力量還是太過弱小,哪怕再有人鼓動人心,也沒有人願意追隨。
百姓畏懼朱元璋,不敢敵!
雖然朱元璋很少會對百姓下手,幾次大案中殺戮的多是官員,可這些殺戮的陰森恐怖,並非只是籠罩在官員頭頂上,老百姓也害怕。
剝皮萱草,砍頭示眾……
無數的人頭滾來滾去,即恐嚇了官員,也讓百姓膽怯。
反對朱元璋,別傻了,哪怕是自己選擇死,也不能招惹這個閻王,他殺起人來,往往不是個位數……
那一場洪水,沖走了朱橚的希望,讓他清晰地認識到,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是絕對沒自己的希望的,加上朱標還活著,即使殺掉了朱元璋,皇位也輪不到自己。
於是,朱橚開始了蟄伏。
在朱標死後,朱元璋的身體垮了。
在這種背景下,朱橚加快了控制開封府的行動,才有了籠絡開封知府、同知與地方縣官之事,並暗中指示對一些地區,採取“窮困”之策。
理由也很奇葩:因為窮困的人容易造反。
這倒也沒錯,縱觀歷史,造反派多數都是無產階級,有產階級吃得好玩得好,有幾個願意冒殺頭的風險闖蕩的?
朱橚講述著自己的安排,帶著瘋狂喊道:“朱允炆不過是庶子,如何能坐在皇位之上?我朱橚不服,藩王裡又有幾個服氣的?既然父親沒有將一切交給我,那我起兵奪過來,又有何不可?”
梅殷站了起來,俯身看著朱橚,嘴唇哆嗦著說道:“你這是以下犯上啊,太祖旨意如何能違?百年之後,你如何給太祖交代!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朱橚啊朱橚,你如何走上了這一條路!”
朱橚一臉冷峻,道:“若不是鬱新,不是那個老船工,再給我一年,你梅殷也只能跪在我的面前,山呼萬歲!呵呵,時不待我,時不待我啊!”
“你當真是瘋了!”
梅殷一拳砸在桌案上,發出了沉悶地聲響,厲聲道:“左右可都記下來了?兩廂之人也可都聽清楚了?眼下無需再審,也知周王之罪天地難容!來啊,讓他畫押,身加鐐銬,以待皇命所決!”
武英殿,偏殿。
朱允炆審視著大明輿圖,思索著海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