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折騰了這麼多天,也該穩定下來了,但這個結果,還不是正常的銀銅兌比。

“加大宣傳,為百姓提供更快捷的兌換,讓民間兌比依附於中央錢莊,

日後,中央錢莊的銀銅兌換是多少,民間就應跟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穩定銀銅。”

朱允炆嚴肅地說道。

梁成同答應下來,看著朱允炆,猶豫了下說道:“皇上,眼下銀銅兌換趨於平衡,可大明寶鈔卻依舊過於貶值,錢莊雖開了收回視窗,但無法改變錢鈔現狀。可放任銀銅為主力,不適合商業之策,也不利於商業興盛……”

朱允炆提筆蘸墨,道:“大明寶鈔有諸多問題,你可有具體方略?”

梁成同壯著膽子,道:“臣以為大明寶鈔有其利,便於攜帶與交易,應想辦法重塑大明寶鈔,將其與銀銅掛鉤,改變大明寶鈔頹勢,以促寶鈔流轉。”

“如何重塑?”

朱允炆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梁成同思索了下,肅然道:“全面回收洪武大明寶鈔,發行全新的建文寶鈔!”

朱允炆批覆奏摺的筆停頓了下,抬頭看著梁成同,道:“建文寶鈔就不用想了,不過你的想法是對的,朕會好好思量,且下去吧。”

梁成同行禮離開。

朱允炆批覆一眾奏摺之後,對雙喜吩咐道:“召黃子澄、夏元吉。”

兩人入殿。

朱允炆安排兩人落座,道:“先前中央錢莊主事認為,民間雖重銀銅,尤以銅為重,但銀銅並不適合大商業格局,難以支撐更頻繁的交易,提出重塑大明寶鈔,你們認為如何?”

黃子澄摸了摸鬍鬚,認真回道:“皇上,寶鈔有利交易,這倒是事實,可寶鈔發行量大,已有失控之勢,想要重塑寶鈔,怕是不易,除非普設中央錢莊,大量回籠昏鈔。”

昏鈔,即舊鈔。

夏元吉對於商稅與貨幣頗有研究,見朱允炆看過來,便說道:“大明寶鈔在民間依舊有其地位,只是因濫發無節制,加之兌換與回收道路太窄,致使寶鈔貶值過甚。如今設定皇家中央錢莊,透過充盈民間銅幣,回收銀兩,平抑了銀銅兌比。”

“以此效法,可增大寶鈔收攏力度,矯正寶鈔、銀、銅兌比,並廣設中央錢莊,穩定大明寶鈔,規定寶鈔發行皆需以金銀銅為準備,必可重塑寶鈔地位,繼而擴大寶鈔於民間交易。”

朱允炆十分器重夏元吉,這個有著大明“管家”之稱的中年人,是一個少有的懂貨幣與經濟的厲害人物。

“朕想要完全回收舊版大明寶鈔,打造全新的大明寶鈔。”

朱允炆沉聲道。

黃子澄與夏元吉驚訝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從桌案上拿出了一張小紙片,遞給了兩人,道:“大明寶鈔雖是不錯,但依舊有其瑕疵,在朕看來,除了濫發之外,最大的問題便在於寶鈔太大。”

對於大明寶鈔之大,朱允炆是想不通的,既然都紙幣了,何必要弄成一張4A紙那麼大,小一點不好嗎?

難道說,大就有派頭?

紙幣的價值,在於上面印的數字,不在於紙張的大小,大紙張難道不浪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