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被貶開封(第2/2頁)
章節報錯
周德深吸了一口氣,道:“臣要彈劾吏部尚書齊泰!”
齊泰聽聞之後,臉色陰沉下來。
朝會彈劾官員,無需走東廠,而連日來朝會,給了這些御史更多彈劾機會。可齊泰自認公兢兢業業,並未有什麼錯過。
朱允炆見齊泰平靜,道:“彈劾齊尚書,可要想好罪狀才行。”
周德心頭咯噔一下,知道皇上在偏袒齊泰,也深知齊泰早在東宮時便跟隨皇上,其與皇上關係密切,此番彈劾有些冒險。
但作御史,不就是為彈劾而存在?
周德拿出奏摺,高舉過頭頂,喊道:“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齊泰為吏部尚書,卻雙目如盲,無視開封府上下官員之勾連、貪汙、罪行,害苦開封府無數百姓!”
“眼下開封府自知府至知縣,幾近全面塌陷,臣雖心驚開封府官場之禍,然更驚訝於吏部毫不作為,考課不公,升降不明,任免無據,才是開封府問題之根本!由是,若不懲辦吏部尚書,以警百官,他日地方再出一府之禍,豈不失了法度?”
朱允炆微微眯起眼睛,周德說了一大堆,歸納為一句話,就是:
開封府官場集體出了問題,需要吏部來背領導責任。
開封府官場塌方,是朱允炆登基以來面臨的最大地方官場問題,追究責任,根本並不是在吏部,而是在周王。
朱元璋設藩王,並給予了藩王足夠的地位與權力,雖努力切割了藩王與地方關係,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出了問題。
是周王利用自己的權勢與手段,籠絡與控制了開封府官場。
但周王只承擔主要責任,次要責任還必須由吏部來扛,對了,還得加一個都察院。
吏部責任在於考功、選任方面沒做好,導致一大堆蛀蟲長期留在開封府。都察院責任在於監察、彈劾缺失,尤其是前往河南與開封府的御史,在陰冷的沉默或聒噪的誇讚中掩蓋了開封府的真相。
齊泰微微閉上眼,嘆了一口氣,睜開憂愁的目光,出班跪言:“臣有失職、不察之罪,致使開封府官場問題累累,還請皇上降罪。”
朱允炆看向戶部尚書黃子澄,希望他可以說句話,可讓朱允炆有些失望的是,黃子澄選擇了沉默不言,將目光看向陳迪、鄭賜、茹瑺等人,六部之中,也無人發話。
解縉感覺到了朱允炆的目光,不得不出班,道:“皇上,開封府官場出了問題,與周王干係最大。吏部被掩了耳目,才致使開封府問題一直不察……”
“解大人,若地方再出如此問題,是否皆可用‘被掩了耳目’作幌子,從而逃脫懲罰?”
周德直言道。
解縉剛想說話,齊泰便對解縉搖了搖頭,然後叩頭道:“臣有罪,當遵朝廷律令處置。”
朱允炆看著跪在下面的齊泰,歷史上,他主兵部,卻因輕率寡謀,能力不濟,致使建文朝一步步覆滅。
事實證明,齊泰只是一個被用錯位置的可憐人,他本就沒有軍事之才,也沒有謀略之智,只是被架在高位上,為了顯示自己的忠誠,為了所謂的忠君報國,憑著權力發號施令,紙上談兵。
雖然他很努力,結果卻很失敗。
可此時的齊泰,並非主兵部,而是主吏部,管人事,在這方面,齊泰做得不錯,他是吏部尚書的合適人選。
《我的治癒系遊戲》
只是現在,開封府官場集體出了問題,必須找幾個人來背鍋。
朱允炆沉吟良久,方嚴肅地道:“吏部尚書齊泰,領吏部而不察地方,考課流於形式,任免失當,免吏部尚書之職。但念其兢業有成,發至開封府,任職開封知府,整飭開封官場,三年考期,若不能有成,主動遞送辭呈!”
齊泰聽聞之後,重重叩頭道:“臣謝皇上恩典!”
堂堂吏部尚書,正二品官銜,直接被貶為了正四品知府,並趕出了京師,處罰不可謂不重。
可解縉、黃子澄等人卻鬆了一口氣。
齊泰雖然被處罰了,但好在並不影響其官途,皇上處罰確實是高明。
散朝之後,解縉看著齊泰,笑道:“尚禮啊,此番你出京師,可謂是開封府及時雨,待你整飭好開封府,便是你再度返回京師之時。”
在解縉看來,此時去開封府那就不是懲罰,而是嘉獎與重視。
原因很簡單,開封府官場塌了,誰有能力重塑開封府官場,整頓好地方,那就是妥妥的大功一件。
齊泰心裡也清楚,並不顯失落,反而對過來安慰的都察院練子寧笑道:“不知是練大人還是景清景大人陪齊某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