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封簡單的彈章,更像是一封揭發檢舉奏章。

茹瑺看清楚了奏章的落款,三個醒目刺心的大字:

朱有爋!

茹瑺很清楚朱有爋是周王的次子,兒子揭發父親,一次說清九個罪行,作為臣子的茹瑺,還能說什麼?

尋常官員彈劾周王,也頂多是彈劾,朝廷可以慢悠悠地喝著茶,聊著天,拖幾個月也不礙事,反正沒什麼證據。

可這是周王的親兒子啊!

朱有爋不是什麼十歲的小孩子,信口胡柴,他今年已經十九歲了,風流倜儻不說,還娶了盛庸的女兒,雖說為人不咋滴,但神志還是清醒的,不存在神經失常,胡亂攀咬的病症。

茹瑺渾身冰冷,朱有爋到底是有多恨朱橚?這九條罪狀,任何一條摘出來,都足以讓周王去死啊。

娘咧,皇室無親,也不至於這樣玩吧。

茹瑺哆嗦地將奏摺交給瞭解縉,解縉看後,也倒抽了一口冷氣,深深看著朱棣,開口說道:“此封彈劾奏章,是周王次子朱有爋親筆所書。”

朱棣原本平靜的臉上,浮現出了錯愕與驚訝,其他人聽聞,也不禁震驚。

大明以孝立國,老子就是一切,除了幾個白痴與猛人,歷史上就沒幾個敢造老子反的,多數都會選擇欺負下侄子晚輩。

基本的孝悌倫理,是要維護的,這是大明統治百姓的工具,身為皇室,自當以身作則,哪怕是皇上,也得經常去給母后請安,這就是孝,少不了的。

皇上要聽媽媽的話(聽著),百姓也得聽老爸的話(聽從),尋常人家都沒幾個敢違逆老子的,就算是生氣,鬧矛盾,大不了分家,逢年過節也得去探望。

可像朱有爋這樣直接給老子挖坑,還不忘推一把,鏟一鍁土的傢伙,大明這是頭一號啊。

到了這一步,確實是不需要什麼證據,可以直接抓人了,至於周王認不認罪,那是抓了之後的事。

解縉見其他人不言語,只好站出來,道:“皇上,周王世子上密摺彈劾周王,歷數九罪,雖不足全信,然世子畢竟為周王親密之人,知情必多,應也全非虛言,臣認為,御史與官府彈劾周王與官員勾結,此事基本坐實,可以此條罪狀,先行召周王入京,交代清楚再作定論。”

徐輝祖看了一眼朱棣,接過解縉的話茬,道:“臣附議解閣之言,九罪累累,是否為真,可徐徐調查,眼下緊要之事,是先召喚周王。”

“召回周王?呵,如何召回?”

李景隆冷笑一聲,出言反對。

自從將李增枝、朱棣秘密會談的事報告給朱允炆,李景隆便清楚,自己與朱棣就再無法回到從前,李家與燕王府已徹底決裂。

既是決裂,李景隆也沒打算再貼上去,乞求朱棣的原諒。

南海的風浪告訴李景隆,隨波逐流的只是弱小的海船,真正擁有方向的,無懼風浪的,是那些大船。

李家掛著曹國公的牌子,不是弱小的海船,沒必要退讓,也沒必要看朱棣臉色。別人

顧忌朱棣與朱橚是親兄弟,不敢直說,那就由自己來說。

“皇上,周王罪行已是昭昭,臣請命逮捕周王入京!”

李景隆肅然道。

徐輝祖、解縉、茹瑺等人都吃驚地看著李景隆,這個傢伙為了討好皇帝,直接與燕王對著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