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能不處置,是因為他必須考慮南北對立、地域矛盾的問題,哪怕是沒有理由,也必須給北方人一個交代,同時藉機打壓江南抬頭的地主勢力。

否則人心的分裂,遠比地域的分裂更可怕。

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朱元璋雖然解決了南北榜爭案,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他沒有考慮,也沒力氣考慮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如何是好。

歷史上,解決南北榜爭矛盾的是楊士奇,他在朱棣的兒子朱高熾當皇帝的時候,提出“南北分卷”。

朱允炆不打算搞什麼南北分卷,這個政策雖然看似不錯,卻會帶來更厲害的“老鄉關係”,朝臣拉幫結派的後遺症太厲害。

對於朱允炆而言,並不存

在什麼南北之爭的問題,原因也很簡單,就兩個字:

擴招。

洪武朝一次科舉才招幾十個人,出點極端情況也算不得意外,可朱允炆一招就是三百餘人,北方舉子再怎麼差,也不可能沒一個人。

朱允炆不擔心南北對立與南北之爭,卻擔心教育革新能否聯動,朝廷百官反對者眾,雖也有他們的道理,但立足長遠,教育革新勢在必行。

“皇上,欽天監傳來訊息,北地寒風將至,不出兩日,京師溫度將驟降。”

下書吧

雙喜稟告道。

馬恩慧秀眉微蹙,埋怨道:“這都什麼時候了,還稟告天氣之事?”

朱允炆擺了擺手,道:“皇后,是朕讓他留意的,天要冷了,這對皇后來說是一件好事啊。”

“好事?”

馬恩慧有些不解地看著朱允炆。

眼下九月中旬雖未過去,卻已是寒意如叢,尤是夜間,溫度更低,一旦到了十月,北地怕要冰封,京師也不好過,溼冷的令人骨頭疼。

不說個人冷暖,便是這後宮花銷也會大增,僅購置煤炭一項支出,便足夠讓人心疼。

煤炭?

馬恩慧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連忙問道:“皇上,到時候發賣新式爐子了?”

朱允炆坐了起來,活動了下脖頸,道:“沒錯,新式爐子將會成為京師冬季最熱銷之物,皇后便等著數錢吧。”

“可是皇上,百姓不知道新式爐子,如何買賣?”

馬恩慧有些發愁。

雖然經過大半年的準備,御用監少監趙貴在京師中花費大代價,盤下了八個商鋪,分散於京師各處,然而,這些商鋪並沒有開門營業過,就是突然開了業,怕也是無人問津,購者寥寥。

朱允炆一掃陰鬱的心情,自通道:“若是百官使用,京城的富紳商戶能不使用?若富紳商戶使用,那手頭稍有寬裕的百姓便會使用,到時,何愁賣不出去?”

馬恩慧眨了眨眼,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可如何讓百官使用?”

朱允炆神秘地說道:“朕自有妙計。”

“皇上,安全域性剛傳來話,說曹國公李景隆等人已過了採石,明後日便會抵達京師。”

雙喜彙報道。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告訴光祿寺,曹國公歸來日朕要備宴犒賞。”

雙喜笑著答應,退了出去。

馬恩慧疑惑地問道:“皇上怎又改了主意?”

李景隆、李增枝擅自為廣州商人開後門,想引廣州商人隨鄭和水師下南洋,此事鄭和在離港之前已發來秘報。

當時朱允炆可是怒斥李景隆等人貪腐之心、猶如頑石,無法撼改,怎突然又改了主意,要犒賞以正其功?

朱允炆收起了笑意,嚴肅地說道:“皇后,李景隆雖有過,但掩不了其功勞,南海靖平,百姓安泰,陽江船廠,巨舟出海,協助鄭和,破除海賊,這都是其功,若不賞、不誇、不榮,那日後如何驅使此人?人心,可寒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