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明國旗:日月旗(三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國歌已定!
楊士奇激動不已,李志剛也滿臉紅光,這一刻,國子監可以永留明史!
禮部尚書陳迪也十分滿意,怎麼說國子監也是禮部管轄,國子監的光榮,也是禮部的光榮。
剩餘的幾個國歌方案,按禮還是作了展示,只不過多是奉承之言,太平文章,並無鼓舞人心之用。
因已至中午,朱允炆安排光祿寺,在奉天殿招待百官。
飯後,朱允炆與百官沒有休息,直接轉入國旗評選。
國旗並非國歌,靠嘴巴說遠不如看來得直接。
朱允炆命內侍給三十六幅國旗編了號,一至三十六號,然後對百官道:“國旗乃是我大明神聖旗幟,手持國旗者,當為我大明子民,懸掛國旗之地,當屬我大明領地,縱是西出萬里,南下遠洋,只要掛大明國旗,便可知是我大明之人!”
“朕希望,大明子民無論身在何處,只要看到國旗,便心中安穩,再無畏懼!國旗應鮮明,為萬民所信所認可,應成為大明最鮮明的標誌!”
“內侍手持旗幟,從百官中走過,百官仔細檢視,給出優、良、平、劣,最終交付內閣,統算出最優中前三國旗方案,再作最後定奪,諸位愛卿可明白?”
百官紛紛應下。
這種民主投票、參與的方式,百官是第一次感受,也十分享受這種感覺。
朱允炆也想獨裁,可明代人什麼欣賞水平,自己也拿不準,就是拿出偉大的五顆星,對於大明人,未必會認可的啊。
時代不同,也沒辦法給他們解釋星星之火是什麼火,只好選擇相信這群人的“集體審美”觀了。
《天阿降臨》
“第一號國旗,還請評判。”
解縉主持。
內侍雙手舉著第一號國旗,走官員面前緩緩走過。
魏國公徐輝祖看著眼前的國旗,國旗底色為黃色,右側書寫著“大明”二字,左側則是一條身穿白雲的青蛇。
螣蛇旗。
騰蛇,無足而飛,騰雲駕霧,似蛇生雙翅。
這種旗幟在軍中並不少見,不過用它作為國旗,多少有些不當。
於是,徐輝祖提筆,在一張紙上寫下了“劣”字,然後交給了拿著托盤的內侍。
待百官看過,評判收斂齊全,解縉等人統算過第一號國旗結果,然後宣佈道:“到朝京師文武與地方布政使等,合計官員二百人,第一號國旗得優為五十。第二號國旗,還請評判。”
大明人是充滿想象力的,國旗設計更是千奇百怪,一些人喜歡或神獸或龍作為國旗,一些人喜歡用直接的文字,掛個“明”就足夠了,還有一些畫著古古怪怪的圖案,讓人很是懷疑是不是道士出品。
但無論是什麼國旗方案,都有著一個鮮明的共性,那就是統一使用了黃色。
黃,絕不僅是代表皇家,代表高貴與光明。
在古代,人們喜歡用五行與顏色來表示方位:
五行:金為西,木為東、水為北、火為南、土為中央。
顏色:藍(青)為東方,赤(紅)為南方,白為西方,皂(黑)為北方,黃為中央。
大明為“世界中央”,大明人又是黃面板的人,不用黃作為旗幟的顏色之一,如何說得過去?
哪怕是後世國旗,也有黃顏色,其選擇也有這些深意在其中。
隨著一個個國旗被評出優良,國旗方案已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