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很好奇,京師商人都沒海船,想要出海還需要租賃,來來回回騰挪了幾天時間,才準備好出航貨物,這廣州商人哪裡來的船,怎麼裝的貨?

走出館驛,站在高坡上,看著西面的碼頭,果是多出了二十艘船,還有不少人扛著箱子、抬著貨物,進進出出。

“大人,有人陽奉陰違,違逆朝廷海禁啊!”

朱能有些憤怒,就差直接點了李景隆的名。

鄭和以為李景隆會收斂,拒絕廣州商人,讓其等待後續朝廷政策,可現在看來,李景隆已經給廣州商人開了一道大門。

“二十艘船可不是少數目,去南洋的船隊已是龐大,再增船隻,恐會引發南洋諸國的恐慌。”

張玉一臉嚴肅地說道。

鄭和長長吐了一口氣,張口道:“召集所有人,一個時辰後出航。”

“可大人,他們……”

朱能指了指廣州商人的船隻。

鄭和凝眸,低沉著嗓音道:“將三佛齊使臣與隨行人員召集至我的座船之上,準備出航。”

一個時辰出航的訊息很快便傳了出去,原本在岸上休息的軍士紛紛起身歸船,沈一元看著黃髮財等人,微微一笑道:“時間如此之短,他們又能準備多少貨物?”

廣州商人著急了,紛紛找到李景隆,希望他爭取一點時間,一個時辰,遠遠不夠。

李景隆聽到了海上傳來的軍號聲,苦澀地搖了搖頭,回道:“軍號起,萬軍從,諸位有時間在這裡,還不如多搬點貨物。”

看著遠處的海面,李景隆徹底清楚了,鄭和是一個不會與自己合作的人,他還有原則。

“我們只是答應讓他們下海,至於能帶多少貨物,與我們無關。”李增枝一臉輕鬆與笑意,問道:“大哥,我們也該回京師了吧?”

李景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著船隊的方向說道:“商隊下南洋是一個訊息,朝廷極有可能會解除海禁,重開市舶司。雖然我們要離開廣東,但這裡不能沒有我們的人,南洋番香番貨多緊俏,利多大,他們,我們,都清楚。”

“大哥的意思是,留一隻船隊在這裡,準備經商?”

李增枝不確定地問道。

“沒錯,經商。”

李景隆直言道。

李增枝搖頭,不同意道:“大哥,一旦我們經商,那朝廷可就會收回我們的田產,我們再想掌兵可就太難了。遼王、珉王、代王不就是前車之鑑?”

李景隆呵呵笑了笑,看著一向精明的弟弟,說道:“我們需要經商所得的銀子,可不一定自己去南洋。咱們家還有幾個信得過的人,讓他們留在這裡。”

李增枝聽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是安排幾個掌櫃下海,自己坐收海利。

海面之上,軍號聲再起,水師船隊開始拔錨,商船也開始調整風帆。

“他們走了。”

李增枝看著浩蕩的船隊分散在海面之上,目光中充滿了自豪,這裡面有些船隻,是自己打造的。

“他們在做什麼?”

李景隆眉頭一皺,指著鄭和的戰船,他們攔住了廣州商人的船隊。

李增枝也不解地看著這一幕。

海面之上,朱能衝著廣州商人的船隊高聲喊道:“你們是什麼船隊?”

“我們是三佛齊使臣採買的船隊。”

有商人回應。

“使臣在哪裡,讓他們出來。”

朱能再問。

“這個……”

商人回頭一個

看,完了,三佛齊使團的人好像都去座船了,剛剛忙著搬貨,他們什麼時候走的都不知道。

“使臣在座船之上,鄭伯可為我們作證,還請大人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