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君臣佐使的火藥(一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從西門安出皇宮,向北便是太平門,在太平門左側,設定有刑部、都察院,北面設定有大理寺。
明代的三法司部門,它並不像戶部、都督府之類,在城池之內,而是在城池之外。
這種安排,是有深意的。
看過南京城池便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南京城的城牆,它“不規則”,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長方形,而是拐來拐去形成的一個圍城。
這種“不規則”的背後,蘊含的是另一種規則:
堪輿術。
古代皇家建築,往往都有著“法天象地”的習慣,即按照天象來佈置建築格局。
星空天象被中國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指的是以北極為中心的星象,分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朱元璋又是一個迷信天象與風水的人,在打造南京宮城的時候,便是以“紫微垣”來佈局,以彰顯這裡是“天帝坐也,天子之所居”。
宮廷有門禁,又是紫微垣,於是,才有了大家熟悉的“紫禁城”。
“紫禁城”的紫,便是紫微垣。
在皇城建造上,是以“太微垣”佈局,包括衙門、皇宮位置所選,也是依據星象來設計。
大明京師有十三座城門,是基於“天市垣”中的“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來佈置的,那時候設計城門位置,第一要務考慮的不是交通方不方便,路通不通暢,而是考慮符不符合星象。
別想著你贊助幾個錢,皇上就能在你家門口設定公交站了。
在“天市垣”中,有個星座名為“貫索”,主刑陰肅。
朱元璋抬頭看了看星星,又低頭看了看南京城,找到了,貫索對應的是玄武湖左側,鐘山北面,好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到城外去吧。
所以那時候喊冤,打官司,一般都鬧不到皇城去,都在城池外面……
朱允炆走到了“孤悽埂”上,這是一個小高坡,建造著一個牌坊,牌坊上寫著“貫城”二字。繼續走,便是玄武湖的十里長堤,直通黃庫。
玄武湖分五座島嶼,以州為名,由長堤走入,則是翠洲,再向前便是梁州,黃庫便設定在這裡。
其他三州,則被分給了二炮局三司:火炮司佔據環洲,火銃司佔據櫻州,火藥司最不安全,選設在最深處的菱州。
眼下火炮司、火銃司、火藥司,只有火藥司建造完成,絕不是因為火炮司、火銃司建築進度慢,工人偷懶的緣故,而是因為火藥司所在的菱州,本就有寬敞庫房與建築,只需要開幾個門,修幾條路,置辦好傢俱,調運好物資、人員,基本上就可以開工了。
《最初進化》
火炮司、火銃司不一樣,其需要修建的東西更多,甚至還需要搭建數個冶煉爐、打鐵鋪、鑄造鋪,還有各類庫房,實驗靶場等。
火藥司門口,有四個護衛把守。
掌印太監陸安帶人迎禮之後,見朱允炆、顧三審想要進入火藥司,連忙攔了下來,說道:“皇上,這火藥司乃是重地,稍有不慎,便會有極大危險。所以,臣請皇上與指揮史大人,將隨身攜帶火種等易燃之物,包括鐵器存放於外。”
朱允炆微微點頭,火藥重地,有點火,基本上可以飛天了。
不愧是安全域性指揮史,光是火摺子就帶了三個,這讓朱允炆十分不解,這個時代還沒菸草呢,你一個大男人,帶那麼多火幹嘛?
看來這個傢伙殺人放火的事沒少幹……
顧三審摘下刀,又摸出了十二把飛
刀,幾枚石子,從褲腿裡還找出兩把匕首,看得朱允炆一愣一愣的,感情安全域性的人,活脫脫的一武器庫……
“皇上請。”
陸安也不敢搜皇上、指揮史的身,便邀請兩人入內,其他人一律在外面候著。
從大門至裡面,還有兩道門,皆有護衛把守與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