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察+外察=全察(三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七月二十五日,朝會。
朱允炆看著百官,肅然道:“渦河、睢水、穎水三河發水,流離失所百姓眾多,諸位可有安民之策?”
百官默然。
戶部左侍郎卓敬出班,手持笏板,高聲道:“皇上,賑災濟民最為緊要之物乃是糧食,雖鳳陽諸縣有所儲備,然調撥分散,數量有限,恐無力應對二、三月之久。臣認為,應調江浙糧倉之糧,北上鳳陽諸地,以保賑災之效。”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此言善,然從江浙調撥太慢。先行從京師儲備糧中調出一萬石、軍糧五千石,至定遠、懷遠、鳳陽、靈璧、蒙城、宿州諸地,兼命地方官吏開倉放糧,穩定供給。”
“遵旨。”
卓敬退回。
兵部尚書茹瑺出班,道:“皇上,諸地受災,百姓悲慼,臣請旨,令受災之地衛所與所鄰衛所參與救災,地方請之,報備而動,不拘泥於地界,以免貽誤救災時機。”
朱允炆皺了皺眉。
這倒是一個問題,衛所有著自己的區域與範圍,沒有兵部調令,各地衛所不得離開其所在區域。
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徐州與宿州相隔不遠,宿州遭了水災,哪怕是宿州百姓怎麼慘,災害多嚴重,多需要人手,對面的徐州衛所軍士只能乾瞪眼看著。
沒有命令,他們出不了衛所區域。
這是一個軍事問題,也是一個敏感問題。
若今天懷遠遭災了,隔壁衛所帶著五六千人,招呼都不打直接過去了,救幾個人,這是大義,值得鼓勵。
可要是改天京師遭了災,周圍衛所嘩啦啦帶人來了,人家如果是救災還好說,若是兼職乾點皇室更迭的大買賣……
這個問題,是個坑。
朱允炆皺了皺眉,看向徐輝祖,道:“魏國公,你如何看?”
徐輝祖出班道:“皇上,據臣所知,鳳陽府已加派了人手,且並無向朝廷求援之意。若各地有請,可選派良將,以將軍之名出京師,統調地方衛所,如此,方顯名正言順。”
朱允炆微微點頭,眼下也沒更好的法子,便道:“既如此,便任命濟南都司鐵鉉為定國將軍,統調山東、河南、鳳陽府衛所軍士,各地若有災情,馳援以救,不可貽誤。至於濟南都司,則調長興侯耿炳文充任。”
“遵旨。”
徐輝祖、茹瑺退至一旁。
“可還有本奏?”
朱允炆問道。
右都御史練子寧見眾人再無奏報,便站了出來,高聲道:“臣有本奏。”
朱允炆看著練子寧,此人雖也是都察院主官,但與景清不同。
景清為人清廉,然性格上有些固執,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偏執。
朱允炆幾次都想讓景清回家,可又找不到其問題,也不好意思直接把人給辭退了,加上有個古板的人叨叨兩聲,也未嘗不是好事,便忍了下來。
相對景清而言,練子寧的思想明顯更為活泛,他不會故步自封,敢於否定當下的自己,能認錯,也能改正。
朱允炆看著練子寧,道:“講。”
練子寧肅然,高聲道:“皇上,臣認為朝廷應早日開課考,以考百官品能,定奪去留……”
直言時弊,一針見血。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縉,很好奇是不是他通風報信,讓練子寧陳言的,解縉明白朱允炆的意思,微微搖了搖頭。
不是解縉安排的託?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