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試卷”替考,便是替考者與應考者,手拉手一起進入考場,等寫卷子的時候,我寫你的名字,你寫我的名字,交換下成績。

這一招風險低,效果好,一直被人使用。

哪怕是在後世,也還有一些沒良心的,不經過交易,擅自“龍門”一下,頂著別人的名字活一輩子。

除了這些常規手段外,你還可以串通考官,買份考題之類的,只要不怕死,作弊的手段還是多。

朱允炆不打算大力發展作弊人才,便對董倫等人囑託道:“一定要做好檢查,告知所有參與考試的舉人,朕不喜歡作弊,讓他們拿出真才實學。”

董倫連忙答應下來,猶豫了下,道:“皇上,六月天氣炎熱,貢院如蒸籠,可否佈置一些遮蔽之物,也好減輕燥熱之苦。”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道:“準了,另外,多準備一些綠豆湯,以作眾人解暑之用。”

“臣遵旨。”

董倫很是感動。

朱允炆比朱元璋好說話多了,也更有人情味。

“楊祭酒,你執掌國子監,本已繁忙,原不應分身於主考、審閱之事,但朕還是將你加入其中,可知為何?”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認真地說道。

楊士奇垂手,肅然回道:“臣不敢妄自揣測,只要皇上所差,臣必出全力,以竟全功。”

朱允炆笑著搖了搖頭,道:“怎麼,去了幾天國子監,都不敢直言了嗎?”

楊士奇臉上掛著一抹淺笑,回了句:“臣以為,皇上是希望在天下舉子之中,挑選一些合用之人。”

“何為合用之人?”

朱允炆淡然地問道。

楊士奇鎮定地回道:“自然是不論行文風采,只論品性忠貞,處事之能。”

對於朱允炆的人才觀念,楊士奇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貓論》之言,可謂是清晰而深刻。

不拘一格,人才盡用!

現在五千多舉人好不容易來一趟京師,若是隻選兩三百人,其他人打道回府,那就有點不太符合“不拘一格”。

按照楊士奇的猜想,朱允炆必然不會放過這一次機會,哪怕是有人落了榜,他也會看看此人是不是有本事。

朱允炆讚賞地看著楊士奇,此人才智未必輸給解縉,但城府與老道,卻強過解縉。

“朕需要的便是你們這樣的合用之人,在朕看來,縱是落榜,也未不可用。此番監考也好,閱卷也罷,旨在一點,察才以用。”

朱允炆沉聲道。

董倫、楊士奇與高遜志深深對視了一眼,似乎都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

六月的南京,已是悶熱。

朱允炆待在武英殿處理著奏摺,身後兩個小宮女一直在扇扇子,累得香汗淋漓,衣服都有些透了,也不敢停下來。

“好了,你們下去吧。”

朱允炆拿起一把摺扇,有些不忍心。

值得欣慰的是,南直隸各地都奏報了豐收的訊息,這不僅意味著一條鞭法真正第一次落在了百姓身上,也意味著大明朝的農稅革新第一次走入現實。

用不了幾個月,國庫便會充盈起來,到時候,新軍之策是不是可以再延伸一些?

朱允炆皺了皺眉頭,在其他藩王封地施行新軍之策,效果都可以預期,但唯獨有一位藩王特殊,哪怕是引入了新軍之策,也未必能留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