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悲壯的軍屯,無奈的朱允炆(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很想整頓衛所制,可也清楚,衛所制是一個雷區,一個不小心,便會引起兵變。
朱厚照當皇上的時候,太監劉瑾便想整頓軍屯,結果引起安化王朱寘鐇叛亂,雖然沒掀起什麼大的浪花,但也足以告訴朱允炆,想要改變衛所制,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可若是不解決衛所制,新軍之策只能流於表面,無法實現強軍的目標,日後的大明,只能採取防禦戰略。
只防御,不進攻,不是朱允炆想要的結果。
既然蒙古早晚要打過來,那自己就不能讓他們輕易回家放牧去。
他們敢進犯大明一小步,大明就應該有勇氣進入蒙古萬萬步,直至徹底拿下那片草原,讓其成為大明最富饒的牧場!
朱允炆嘆息一聲,結束了沉思,將徐輝祖的奏報放在了桌案上,嚴肅地說道:“當下正是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施行的關鍵期,當下的朝廷,恐怕無法支撐衛所廢弛的支出。”
徐輝祖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也理解朱允炆的難處。
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得罪了大明無數士紳,雖然這些人沒有實力反抗朝廷,但畢竟是掉了肉,免不了疼,總是要叫喊幾聲。
底下非議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的聲音有很多,當然,是以士紳為主體。
朱允炆收攏了民心,卻得罪了士紳,這沒什麼。但如果再動衛所制,就不是傷害士紳利益的事了,傷害的將是各地衛所將領軍官的利益。
將領軍官,對於士兵有著很強的控制力,而且家裡不止有菜刀,還有十八般武器,一旦被逼急了,那是要抄傢伙打架的。
若是再有士紳暗中支援,某個藩王也野心,站起來喊一嗓子“恢復祖制,捍我田產”的口號,那可就麻煩了。
雖然徐輝祖也知道,這些衛所幹不過京軍,但亂起來,總歸是個大問題。
這件事,也只能慢慢來。
朱允炆皺了皺眉,說道:“北平新軍之策不能停,至於衛所田產耕作問題,讓北平布政使張昺、都司平安想想辦法,找出一條路來。”
徐輝祖點頭答應。
朱允炆看向朱棣,說道:“燕王叔,對於兵法戰陣,朕遠不如你,魏國公與茹尚書,也不如你。朕想要將京營改制之事託付給你,你意下如何?”
“皇上……”
朱棣難以相信。
自己作為一個有過之人,此來京師請罪,原以為最好的結果便是保住燕王封號,成為一個閒散王爺。
在那場醉酒之後的坦誠相對之後,朱允炆並沒有追究自己的過去,而是讓自己研究新軍之策,後來又安排自己至五軍都督府,與徐輝祖共同商議新軍之策與大明邊防。
原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幕僚,出出主意而已。
不成想,朱允炆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
京營改制啊!
這可是事關國本的大事件!
朱允炆深深看著朱棣,目光中充滿期待。
新軍之策在京營施行半年多,成效斐然,就連朱棣也不禁誇讚,京營乃是天下雄師!
可隨著新軍之策的不斷深入,士兵個體戰鬥力得到提升,幾千人,上萬人的戰陣研究也基本取得成效。但京軍大規模的軍團戰,一直都存在配合問題。
十萬人,二十萬人,三十萬人的大軍團戰法,完全不同於幾千人、幾萬人的戰法。
徐輝祖沒有指揮大軍團作戰的經驗,茹瑺也沒有,只靠著紙上談兵,靠著祖輩的經驗,遠遠不夠。
所以,朱允炆需要朱棣,需要久經戰場,又擅長指揮大軍團作戰的朱棣作為京營改制的主刀人!